这人将来如何?

2018-12-13 07:55 浏览量: 2301 作者: 潘儒达 来源: 举目
摘要:回过头看见十二门徒中的另一位“优等生”约翰,却问了一个被耶稣责备的问题:“这人将来如何?”问题背后的思维不能确定,但似乎显现出一种比较的心态。

“这人将来如何?”——彼得的灵命功课

不同于其他福音书都以耶稣复活向门徒显现并交付传福音的大使命作结,《约翰福音》在20章,复活的基督让门徒受圣灵及下达“照样差遣你们”的使命后,又加上了21章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向门徒显现的记载。这一章的重点无疑在彼得身上。除了前半章耶稣在黎明前显现时对彼得的反应有较多细腻着墨外,后半章更聚焦在耶稣和彼得的三问三答对话——并不是因为无所不知的耶稣还需要确认彼得是否爱祂,而是透过3次询问,耶稣让曾3次否认祂而后又忏悔痛哭的彼得再一次确认自己爱主。

因此这是一个医治的过程:耶稣的3次肯定和托付使彼得从失败后的自我否定再次被建立。这时的彼得应该是在灵命的高峰,没想到他在从耶稣的预言确认了自己爱主认主跟随主乃至牺牲的未来后,回过头看见十二门徒中的另一位“优等生”约翰,却问了一个被耶稣责备的问题:“这人将来如何?”问题背后的思维不能确定,但似乎显现出一种比较的心态。

这人将来如何?——基督徒的灵命功课

岂止彼得如此,和别人相比竞争、甚至产生“瑜亮情结”的现象不只普遍存在于世俗世界,连基督徒、传道人、甚至教会之间也往往无法避免。同时受洗,为什么他很快受邀接任小组长,而我最多只能帮忙打杂?为什么他老是担任带敬拜、教成人主日学等有“体面”的服事,我却长期在儿童主日学中与小孩为伍?为什么在长执会中,她的意见总是受到更多关注?为什么同时从神学院毕业,他的牧会生涯比我顺利,得到更多的肯定尊重?甚至教会间也被如此比较:这间教会规模很大、蒙受神的祝福;那间教会长期处境艰难、只能辛苦维持……。

在比较中胜出的,无形中就容易骄傲,而被比下去的则很难避免不甘与嫉妒。这些比较使人挣扎受伤、导致主内肢体间彼此竞争,甚至造成分裂冲突、阻碍教会合一。这种“别人如何”的比较心态十分普遍,是一个极难学习的属灵课题。彼得的例子让我们看到,连一个愿意为主活为主死的人仍无法避免和隐藏的“假想敌”作比较。

比较与竞争的由来

这种比较甚至竞争的心态,根本上是从堕落以来,人肉体罪性的自然反应。始祖在堕落过程中显明的自我中心和想自己作神的骄傲,不断在后来的人类社会中重现。即使我们这些已经历救恩的新造人(参林后517),仍然不可避免地活在与肉体情欲相争的挣扎中(参罗714-25)。我们应当心存警觉,认知与面对自己有限软弱的事实,放下比较和竞争的心态、诚心接受自己的景况和欣赏别人的成就——这是每个基督徒穷极一生都要学习的属灵功课。

令人担心的是,现今世界受进化论影响,强调竞争带来社会进步。这观念虽源自西方,但当代华人社会中的竞争意识与其激烈程度却已远远超越西方社会,结果教会也不知不觉被影响,以致有些牧者会有“我们要和别的教会作良性竞争”这种言论。不论以竞争为动力对社会的影响究竟是正是负,我要问的是,这真的会对教会带来良性的影响吗?

事实上,当我们有成就时,心里就容易产生骄傲,而骄傲常是堕落的开始。上个世纪的一个亚洲国家,其教会在福音事工、教会增长和宣教动员都有极大增长。我在神学院进修时,就曾亲耳听到从该国来的讲员在周间崇拜中大肆夸耀自己国家教会的成就,进而责备嘲笑西方国家教会的没落。同为亚洲人的我,为这位牧师的态度感到极度羞愧。

除了人性或世俗的影响,某些流行的末世观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圣经教导我们,一个忠心持守真理到底的基督徒在永恒里必有从天上来的奖赏,正如保罗在《提摩太后书》48节的宣告:“从今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但问题来了:在永恒里每位神儿女的奖赏究竟是有差等、或者所有奖赏都一样?

有些圣经学者认为末世的奖赏有差等,主张一个人在世上服事的努力及果效,是永恒里奖赏多少的根据。曾听一位资深牧师说,他牧会成功的密诀在于教导信徒这样的奖赏观,如此能鼓励会众拼命服事以获取较高的奖赏,教会就不缺人服事了。更有一位牧师在讲台上宣告他在异梦中游天堂的经历,看到那里人人住不同的房子,住房大小和好坏取决于在世上服事热心的程度;尤其是在地上为建堂拼命奉献的人,所住的房子最为豪华舒适。这类的教导是否真能鼓舞信徒努力服事奉献呢?也许是,但它有很大的负作用:人们会以为得永恒的奖赏就像人间的运动比赛一样,是在和别人竞赛,一定要胜过别人才能得锦标,而竞争、骄傲、嫉妒、分裂等心态就此产生了。

澄清“奖赏观”的迷思

神学上永恒奖赏有无差等固然各有立论依据,但如果服事行善是为了得更多奖赏,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一般宗教的功利取向带回到强调恩典的基督信仰中了。即使将来的奖赏有差等,我们服事的动机仍应单单本于爱。神先爱我们,将祂的爱浇灌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被基督的爱激励而愿意以爱来服事祂作为响应,这才是纯洁的服事动机。

其实人与人之间、牧者与牧者之间、甚至教会与教会之间要评估谁的成就大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常引用世界的标准如各种数据来作评估,但这些标准真的客观、真的符合永恒的价值吗?

过去两年我去南美基督神学院巴拉圭校区授课。相较于北美,南美的华人移民较少且分散在不同的国家,因此在南美建立华人教会固然不容易,要找到合适的传道人来服事则更是困难。有位上我课的地区教会牧师在知道我服事的教会有一千多会众时,有点难过地表示:“你们教会真是成功,有那么多会众。”我想了想回答他:“我所在的区域华人超过10万人,1千多还不到2%的人口比例;你的教会有100人,占当地4000华人人口比例2.5%。从这点看,你的教会比较成功。”

上述的例子显示其实比较是无法客观的。当我们羡慕主日台前的敬拜领袖时,更应该感念默默在后厨供应超过百人饭食的同工;若钦佩别人能把圣经信息讲得高深有水平,也许最后会发现,能把高深信息讲得简单而使一般会众都明白是更加困难的。哪一项事工更重要?哪一种恩赐更有用?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2章已经回答得很清楚了。

再深入思考,难道神是以世俗成果来评估我们的价值吗?《马太福音》25章中,神没有按照仆人所赚银子多少来评断成败,而是看他们是否良善忠心。保罗也在《哥林多前书》41-2节讲到:“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上帝奥秘事的管家。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神对我们的要求是忠心,而不是任何外在的体面或成就。

根本的问题是,永恒的奖赏中最宝贵的是什么?一顶用华丽程度来分别等级的冠冕?一幢比别人舒服宽敞的房屋?一个更靠近神的座位?其实相较于所有可想象的外在奖赏,最宝贵的奖赏和基业应是神自己,而这并不是靠个人的努力、乃是单单倚靠耶稣的十架救恩来成就。我认为这个奖赏对所有忠心持守信仰到底的神儿女是没有区别的。如果最宝贵的奖赏都没有区别,其他次要的就算有差别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其实得天上的奖赏,不是靠在竞赛中胜过别人,而更像是每个人在跑一条专属自己的路程,成功跑完就得到,不需要和别人比较彼此的路程及奖赏有何异同。基督徒之间应该有的关系是:各自在跑自己的路程中,没有互相比较或“胜败”的意识,而是和其他主内肢体彼此鼓励扶持。

操练举目仰望

以上的信念说来容易做来困难,因我们还胜不过肉体、避免不了世俗价值观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应求神给我们一个能超越世俗局限的属天价值观,好像保罗在《腓立比书》3章提到的,他以认识基督耶稣为至宝,为得着祂而看地上万事如粪土。这种眼界真是难得,我们需要常常到神面前,求祂让我们看见拥有祂有多美好、多宝贵,使我们不再轻易被世俗这些表面迷人的事物所吸引,而能将眼目专注在耶稣上。

耶稣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榜样,祂的谦卑舍己活生生显明于福音书每个章节。保罗在《腓立比书》2章劝勉教会同心合意时,简洁描绘出耶稣的虚己顺服,要他们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在第4章更进一步劝勉两位女执事在主里同心、勉励教会其他同工协助消弭分争、叮嘱大家要思念属天的美德。比起世上的名利权势甚或在教会中的地位风光,这些德行更宝贵、更值得追求,也不会带来比较和纷争等副作用。

回归“唯独恩典”

2017年普世的更正教会庆祝改教500周年时,宗教改革的5个唯独一再被提起。其中唯独恩典的教义不该只应用于得救上,也该应用于在得救后所有新生命的表现——内在生命的更新、外在生活的见证、在社会上事业的成就、在教会中服事的成果——都本源于上帝的恩典。并非要否定我们自身的努力,而是要认知神恩典扮演最关键的角色——如果没有神的恩典,我们的一切努力终归徒然。当我们能体会唯独恩典的真义时,才能从互相比较、为成就自满、为失意沮丧、以及竞争与分裂的网罗中走出来。

 


相关新闻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