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使徒行传看当今教会的处境

2019-04-10 07:20 浏览量: 3615 作者: 谢继东 来源: 网络
摘要: Ekklhsia的字根源自于kalew,这个动词是指“呼召”,所以,教会就是蒙召之人的集合。这团体包括使徒和其他信徒,他们都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受洗并领受圣灵。因此,ekklhsia不只是指一个组织,实质上是指耶稣认为属于他自己的一群子民。

当我初步读到使徒行传时,就觉得里面涉及的议题实在太多,也不知如何概括,把握里面的重点。后来,我研读了一些相关的注释书籍和讲义,才略知一二,并从作者的写作目的里找到了研读本书的进路。只有将使徒行传的形式与目的放在一起来观察,才能窥其真面貌。里面包涵了历史的动机、教义的动机、护教与宣教的动机和传记的动机等等。我现在本着使徒行传里的内容,延伸到当今二十一世纪教会所面对的议题,粗略的将其分为四个方面:

一、从使徒行传看宣教使命

大使命就是要我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1615),然后更进一步的照着主所吩咐的,“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19)。耶稣要门徒等候的时间里,这是使命的预备(14)。当门徒目睹耶稣升天的时候,天使提醒他们,耶稣会再来,从而成为了门徒作见证的动力(19-12)。他们同心合意的恒心祷告是为等候圣灵降临,当圣灵的降下之后,他们就得到了作见证的能力(2章)。耶稣自己引入和宣告的国度就要开始拓展,而使徒们就是这国度拓展过程的承担者(16-8)。从地理位置来说,是由近到远的扩散;先是耶路撒冷(3-7章),再是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8-12章),最后直到地极(13-28章)。从文化来说,是由同文化(犹太人)推广到跨越文化(撒玛利来人和外邦人);从阶层来说,是接触高低不同阶级的人;其有宗教人士(13514141)、官员(826-4010章;21-22章;24-26章)、小市民、哲学家(17章)和富贵人(16-17章)等等。

从以上内容来看,我们当今教会,应该如何承担这份使命呢?我们要相信耶稣基督会继续在教会当中做工,让我们在服事的困难中得力量和安慰。在服事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忘记祷告和仰望,相信圣灵会赐下能力给我们服事的人。我们要从周边的环境中开始,来关心每一个人的生命,不管他是来自什么文化背景或什么阶层,都要把握每一次的机会,运用各样的智慧,将神的福音传给他们。从本地为中心,一环一环的扩散出去,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听到并接受福音。最终,使我们过一个有使命感的人生,使我们的教会成为一个宣教的教会。

二、从使徒行传看圣灵充满

“被圣灵充满”是指信徒的生命,包括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都被内住的圣灵不断的控制和管理。当五旬节的圣灵降临时,有三个现象——响声如大风吹过,舌头如火焰显现,说起别国的话来(21-4)。从罗马来的客旅,听见门徒用他们的乡谈,讲说神的大作为时,都感到无比的惊讶而猜疑(25-13)。彼得和十一个使徒都站起,高声作见证。彼得引用约珥书来解释圣灵降临的现象,并见证耶稣的生平、事工、受死、复活、升天被高举来表达福音的意义。被圣灵充满之前和之后的彼得,有极大的不同,就是胆量和能力。此后,他和其他门徒们都体现了圣灵充满所带来的意义:可以使信徒放胆讲论神的道(483119章),使门徒在危险的环境下坚定不移(1616-40),使门徒讲道有能力(214-4726章),使执事管理饭食有智慧(635),使司提反殉道看见神的荣耀(754-60),使保罗的人生发生改变(917-22),使门徒喜乐充足(1352)等等。

可是,当今有的教会对五旬节圣灵降临所产生的方言和神迹有些误解,就如五旬节运动和灵恩运动(一共有三波)。按彭国玮老师讲义所描述:“今天教会的问题恐怕不是该不该有方言、预言、医病、赶鬼等等神迹奇事,而是这些神迹奇事有没有被正确的解释,同时有没有激励人悔改,去实践耶稣的教导——联系耶稣的十字架。”我觉得这样,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看待五旬节灵恩运动所持有的特征。特别是教会的方言或神迹增加时,我们就更加需要知性真理的教导。这样,就不会使教外的人误解这些方言和神迹奇事所带来的意义。才能够使教会内外,很清楚的持定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耶稣基督跟他的十字架。

另外,在我们的事奉生活里,不要叫圣灵担忧(弗430),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帖前519),不要因为有特别圣灵经历而骄傲,不要在旧性情的管制下生活。而是要抱着平常的心,谦卑地顺服圣灵而行,结出圣灵丰硕的果子来(加51622-23)。

三、从使徒行传看教会生活

 Ekklhsia的字根源自于kalew,这个动词是指“呼召”,所以,教会就是蒙召之人的集合。这团体包括使徒和其他信徒,他们都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受洗并领受圣灵。因此,ekklhsia不只是指一个组织,实质上是指耶稣认为属于他自己的一群子民。

今天使徒教训已清楚记载于圣经,教会应该是研读并顺服圣经的教导(241-45)。使每一位基督徒都可以参与彼此的团契,以致达成生命的相交——“彼此交接、掰饼和祈祷”(约一3);信仰的分享——“彼此交接”;生活的关怀——“凡物公用”。建立对神的敬拜——“他们天天同心在殿恒切地聚集。。。又赞美神”(246-47);形成多元的敬拜方式——“掰饼和祈祷”、“赞美神”、“奉献”;可以喜乐、庄重的敬拜心态——“惧怕”、“恒切”、“欢喜和诚实的心”。最终实践福音的传扬——“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教会”。

教会可以分为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在地上的有形教会可以看到教会面临挑战和危机是正常的,只有诚实面对这样的事实,才能去解决问题。一个健康的教会一定要提供会友敬拜、学习、团契和服事的机会,一个健康成长的基督徒也一定要提升敬拜的素质,彼此建立实质的关怀,改变生命的学习,按恩赐彼此的服事(弗411-16),竭力为基督得人。在神的眼中,罪没有大小之分,我们不要忽略在信仰生活上的圣洁性,虽然这个时代的价值观颠倒,但基督徒却要以圣洁面对神。教会是爱的团体,在接受爱和表达爱的信仰生活中,最可怕的就是不真诚。虚伪会摧毁彼此相爱的团契生活。虽然现在个人主义盛行,但教会纪律却是很重要。教会纪律是维系教会圣洁性的重要措施,一个可能破坏教会圣洁生活,瘫痪教会力量的行为一定要受到管教(51-11)。作主门徒一定会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可以表现在信仰迫害上,也可以表现在价值观冲突上,也可能表现在教会生活中的一些伤害上。但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为信仰付出代价。

四、从使徒行传看教会合一

“合一”就是以和睦联系,竭力持守圣灵所赐的合而为一的心(弗43)。基督教所强调的教会合一,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属灵内在的合一。主耶稣是教会的元首,所有信徒(教会)是他的身体,我们都是从一个灵——基督的灵而得到的生命。简单来说,合一乃是有同一的信仰,由共同的慈绳爱锁把信徒凝结在一起,且对将来有同一个荣耀的前途和盼望。

使徒时代的教会乃是一个合一的典范,他们同心合一的恒切祷告(114),同心聚集的团契生活(432512),彼此相顾的爱心行动(2444321225;林前161-3)。他们按各自领受的恩赐组建服事团队,同工同受逼迫(3423),分工但也合作(634814),携带培养年轻同工(1225153940162),但同心可以用不同方式(1537-41;提后411)。我们可以从徒61-7看教会危机处理,他们真实面对文化代沟的问题,建立优先次序的服事观念,健全分工合作的管理制度,组建灵命才德兼备的同工团队。我们还可以从耶路撒冷会议看合一的问题(15章),保罗和巴拿巴将关于外邦人归主的事项,冷静交于会议处理,对救恩真理不妥协,并按层次作出调整(例:接受四项禁戒及提摩太接受割礼)。

教会的合一可以成为福音的美好见证。恒切的同心祷告,彼此相爱的信徒生活,和谐的交通聚会,都能成为那些活在冲突和矛盾中的世人羡慕,以至能吸引他们加入这个团体。相反,教会里面若有彼此纷争必定不能将精力放在福音的事工上,也不能成为美好见证。一个健全的教会是同工之间彼此配搭的教会。教会里面需要有团队按百般的恩赐发挥不同的功能。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会友的需要却是趋向多元的,所以需要有各样恩赐同工组成的团队彼此勉励、彼此扶持,一起服事,每个人可以按恩赐服侍各个阶层的人(教导、布道、安慰、医治、管理、行政和财政等)。

从以上四个方面所述,我们可以与当今教会的实际情况结合,来面对和处理教会所发生的问题。宣教事工是主耶稣亲自赐下的大使命,我们要由近到远,由同文化到异文化,进入到不同的阶层中去拓展福音的事工。对圣灵充满正确的诠释和运用,是护卫耶稣基督并他的十字架真理的必要途径。被神所呼召的群体,能够实践神爱而彼此相爱,是当代教会最有力的见证。在这基础上,我们靠着圣灵竭力去持守合而为一的心,是见证福音的大好机会。

 


相关新闻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