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玮文集

关注:0 粉丝:0
帐户设置 发表日志

进入神的安息

展了一个月的诗画,诗画展的照片还没整理好,因为我不仅在诗画中潇洒,也得理性地研读啊!

这是我写的一篇解经论文(是我的作业哦),给爱读的人分享,也让不爱读的朋友知道我生活的多面性。上帝并没有赐我很大的才华和聪慧,但天父赐给了我孩童般的兴趣盎然,无论诗画还是神学,对我来说都是阿爸天父领我玩耍,很快乐!

呵,我小时候超级爱玩不爱学习,也许因此上帝今天让我对工作和学习的心态都是快乐,以便我不逃避吧?

 

《进入神的安息》     施玮

 

希伯来书是以基督为中心的对旧约的理解,四章1-13节,这段共有十次提到“安息”,阐明神对安息的应许是不改变的,这更美的安息在基督里面。人只有借着信,竭力与主联合,进入神的安息,才能享受到这更美的安息。

 

第一节 四1-13经文背景与目的

 

希伯来书是作者写给,正在受逼迫,信心动摇,以犹太人为主的基督徒。读者熟悉旧约的律法与历史,作者借着旧约的历史与律法,来阐明耶稣基督——神儿子,超越天使(一5-二9);超越摩西及约书亚(三1-6);是大祭司超越亚伦。他成全了律法,使人与神和好。

希伯来书三章讲道耶稣基督比摩西更大,幷警戒读者不可硬着心不信。跟着摩西从埃及出来的众人,就是因为不信,而惹神厌烦,最后倒在旷野,没能进入神的安息。

由此带出两方面的问题:1)为何不信就不能进入安息?神对安息的应许还有效吗?2)什么是神的安息?从以色列历史角度,约书亚带领百姓进入了应许之地迦南,是否就是进入了安息?

四章1-13节就是回答这些问题,阐明神的应许不改变,有一个更美的安息为我们存留,而我们要靠着信,竭力进入这安息。“以色列人所要进入的安息,不过是迦南属地的安息,是暂时的,不完全的;但神在基督里为我们所存留的安息,及是永远完全而更美的安息。”[1] 作者劝勉在逼迫患难中的信徒持守对神应许的信心,寻求幷竭力进入神的安息。

四章14以后,开始讲我们为何能借着耶稣基督,进入神的安息,因为他是大祭司。献祭的目的就是让人与神和好,进入神的安息,而耶稣基督这位大祭司就是和好的中保。

 

第二节    神的应许不变,人当敬畏

 

四1原文的第一个字φοβηθωμεν是让我们畏惧,ουν一字告诉我们畏惧是因着上文说的原因,就是神有安息的应许,但他不容不信者进入他的安息。“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三19),而不是神安息的应许落空。神的话一句都不落空,“进入神的安息”,这一应许不受时间的限制,为信的人存留。因此,作者和受信人是能得着的。

畏惧什么呢?是畏惧“免得你们中间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这里的δοκη可译为“似乎”(和合)、“像是”(新译),也有译为“被认为”(现中)、“被断为”(吕振中)。丁道尔认为:“中文圣经里把‘被判定为’(dokeo)译成‘似乎是’,因此那些有赶不上迹象的人也在警告的范围之内。……但从整卷书信来看,‘被判定’这样的警告比较合乎原文的意思,而审判的执行者暂且不提。”[2] υστερηκεναι被译为“赶不上”(和合)、“失败”(现中)、“被淘汰”(新译),我认为其意主要不在于时间上的“赶”,而在于“得不着”(新汉)神的应许,进入不了神的安息。

冯荫坤说:“原文所用的完成时态,表示所指的‘失败’(现中)已成定局,是无法改变的,这正是作者要读者慎勿陷在其中的光景。就实际的内容而言,这字相等于信上另一些字词:‘随流失去’(二1)、‘离弃道理’(六6)、‘丢弃(勇敢的心)’(十35)、‘退后(入沉沦)’(十38、39);这些字词描写了‘不信’(三12、19)的性质,就是缺乏稳定、确信和坚忍。‘不能达到’这字提示客旅朝着天家进发的图画,因此是‘进入(安息)’(三19)的反义词。”[3]

 

第三节    进入安息,根基于神的话

 

四2、四3、四4-5,三句语法中都是以γαρ “因为”引出,进一步解释上句(四1)信徒应当敬畏神应许的原因。

四2原文在γαρ前的第一个字και意为“实际上、确实的”,该句强调事实上神救赎的爱从不改变,无论旧约时代的以色列民还是新约时代的信徒,神都要救我们进入他的安息,“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像传给他们一样”。这救恩在神儿子耶稣基督身上达到顶点,而人要领受这福音(神救赎的信息)需有信心与顺从的回应。“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三16-18)

对于“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的基督徒,听见了神的话,却仍然在今天的生活中难以进入神的安息。保罗说:“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我们又借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幷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 ”(罗五1-2)“站在恩典中”就是站在基督的救恩里面,站在这更美的安息中,“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就是在活着时(而非指死后终极里)享受神的安息的甘美。συγκεκερασμενουζ “调和”一字虽在别的抄本里也有为“联合”的,在不同译本中,两者都有。但两者都是强调了听道者缺乏信心,显明一个事实,就是光听道是不够。[4]

四3原文在γαρ前的第一个字εισερχομεθα意为“进入”。此句从正反两方面谈到“进入”:“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不信的人惹神发怒,以至神“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πιστεντεζ “已经相信”一词是过去时态,而εισρχομεθα “得以进入”一词是现在式,表明这里指的我们“相信”是决志信主这件事,而进入神的安息不只是对未来的盼望,更是基督徒在现实环境中,每时每刻可以体验的,每时每刻要竭力进入的,幷要保守自己住在主里面——在神的安息中。

四4-5此句原文在γαρ前的第一个字ειρμκεν意为“他说”,强调神的话是信心的根据,也是审判的标准。这里,神说了两件事:第一件是与上句的后半句相联,引用创世记二2,表明神的安息是超越以色列历史和律法的,是神创世的一部分,是已经做成,永不改变的;第二件是引用大卫的诗篇九十五11,表明了律法时代人因不信而失败,暗示基督大于旧约时代的领袖摩西和约书亚,“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一21),带领信的人进入神更美的安息,完成救赎。

 

第四節       竭力进入更美的安息

 

四6-7是对上一句四5-6的进一步阐明。此句从语法上看,是由ουν “因此”带出两个幷列的谓语从句。两个动词是οριξει “指定”和λεγων“说”。

神又指定一日,是因为仍有让一些人(信的人)进入的安息存留,而先前听过福音的人,因不信没能够进入。又限定的一日也就是大卫在诗中所说的“今日”, “惟愿你们今天听他的话:你们不可硬着心……”(诗九十五7-8),引用的句子和上一句引用的在同一诗篇里,大卫写这诗篇是在以色列人进迦南几百年之后,由此可见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了迦南地,却没有真正进入神的安息,以便让犹太人基督徒了解作者所说的安息不是指迦南地,而是指在基督里那更美的安息。正如在下一句(四8)中作者所说:“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神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 ”

四9一句中,σαββατισμος一字值得注意。丁道认为:“因为这个字未曾在他处出现过。它可能是作者所造的新字(MM 的主张),因为它有效地区别属灵的安息与迦南的安息(诗篇里用的字是 katapausis)。那些有资格享受安息日安息的人被称为神的子民,这把他们和不信的以色列民分别出来。事实上,这是一个兼容幷蓄的词语,适用于指称普世性的群体,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参:彼前二10是类似的用法)。这种神的拥有权是值得注意的,祂喜欢称呼信徒为祂的子民。”我赞成他的解释,因为这也正好回应了诗篇九十五7:“因为他是我们的神;我们是他草场的羊,是他手下的民。”可见作者是在同一段经文的思路中写这个字的。

以色列人在旷野中,摩西遵耶和华神的命设安息日,是在神赐下吗哪之时,神要他的子民信靠他的供应(参出十六),第七日不做工,纪念创造的完美。这安息日的安息是更美的安息,是为神的子民存留的。关联到神的创造之完美;神子民分别为圣的归属;以及歇了自己的工,不再靠自己的努力,正如四10中所说。

四10和四11两句的内容是相平衡的。“歇了自己的工”是指信徒不再靠自己的努力来赚取救恩;但同时,信徒当珍惜主的救恩,敬畏主的话,以信心和顺服来回应神的应许,也就是“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使天父爱的心肠得以满足。这里再次警告信徒不要“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

 

第五节 如何进入更美的安息

 

四12-13在原文语法中,是以γαρ带出,以και相连的二句话,四12阐明神的话(道)的特性:是活的ζςν、是有功效的ενεργμς、是锋利的τομωτερος、是有穿透性的διικνουμενος、是有辩明力的κριτικος。

神的“道”,既是指神对人类一般的启示真理(圣经),更是指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圣子),而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ζων译为“活泼”(和合、现中)是不太合适的,它本意就是 “活”(新译、吕振中)。约翰论到这位道成肉身的耶稣时说:“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约一3-4)。神的话就是生命(参约六63)。人要借着信心从神的话里支取生命,成为竭力进入安息的力量。与主耶稣的联合,如葡萄树与葡萄枝子的关系(参约十五1-17),进入神的安息就是住在主里面。

格思里将四12-13看作“是一个严历的警告结束这段经文,那警告是关于神那不可逃避之话语的力量(四12-13)。这最后一个警告呼应诗篇九十五篇的挑战:‘听(神的)声音’,为‘赶不上’与‘进入’神的安息之间的对比提供一个有力的总结。”[5] 但我认为它对诗篇九十五篇的回应超越了四1-13的范围。

丁道尔、陈终道、冯荫坤三人都将四11-13划归一小段,从他们为这小段所定的题目看,是强调竭力进入安息。这种分法有一定的价值和合理性,就是四12-13呼应了四11。从正面,表明神的话的能力,在信徒竭力进入安息的过程中,神启示性真理,引导幷管理信徒的追求与成长。“一个人除非在神的道里面,幷且让神的道来管理他的每一经历,否则他绝不能进入真正的安息,然而,最完整的道可能是,只有通过神在祂的儿子里面完全的启示。”[6] ;从负面,神全知全能、鉴察人心,万物在神面前都是敞开的、无法躲藏,因此当敬畏神的话。

我个人认为四12-13这句话不仅是对四11的回应,更是看对四1-11整体的回应,成为该文理段落四1-13完整的结束句。其中的警告,回应了该段开头的“当畏惧”,以及中间不断重复的不信的结局。其中的确定,回应了该段开头,以及中间不断强调的神的安息永存不变。

在神面前的赤露敞开,对于不信的人是一种光照与审判。“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下五10)。但对于愿意以信与主联合的人,是一种保护和释放。因为神明知我们的一切,“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四16)。我们就可以更有信心:依靠神而不是依靠自己,来进入神的安息,而不是进入自己的、属地的安息。因为我们自己的安息常常是短暂的、不可靠的,只有神的安息是属天的、永不摇动的高台与避难所。

 

结论:

神在“应许”中有呼召也有审判,人当敬畏,幷竭力以信心来回应,以免“得不着”;神在警告中也有爱和鼓励,他的应许不变,有更美的安息为信的人存留,人当依靠神,借着信心支取神话语中的能力,得以进入神为我们预备的安息。这更美的安息就在基督里,因此,进入神的安息就是住在主里面。“他怜悯敬畏他的人,直到世世代代。”(路一50)

 


[1]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網絡查經大全,希伯來書四章)。

[2]丁道爾,《丁道爾聖經注釋》(網絡查經大全,希伯來書四章)。

[3]馮蔭坤,《希伯來書》(香港:天道,2008.3,第五刷,1995.2),255。

[4]參丁道爾,《丁道爾聖經注釋》(網絡查經大全,希伯來書四章)。

 

[5] 劉孝勇。《希伯來書》講義。華神課室講授講義,2011春季學期,43。

[6]丁道爾,《丁道爾聖經注釋》(網絡查經大全,希伯來書四章)。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