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玮文集

关注:0 粉丝:0
帐户设置 发表日志

时尚的短暂与永恒

时尚的短暂与永恒

 文/施玮(请勿转载)

 今天,社会文化,各行各行,甚至生活中处处事事,都会用到“时尚”这个词或理念。用得宽泛到一个程度,好像人人都心领神会,确又说不清具体定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时尚?时尚与信仰,与生命的被造有什么关系?本文将从个人与社会的不同层面,来剖析其关联性,让时尚成为生命的载体,而非生命的捆绑。

 

什么是时尚


时尚是从英语的“Fachion”而来的。过去“Fashion”被视为时装的潮流,强调的是流行性。这也是为何“时尚”类杂志大多是展示服装、饰品。但今天,这个流行性已经远远超过了“时装潮流”的范围。

美国金布尔·杨对时尚的定义为:“时尚可定义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语言、时兴式样、礼仪风格等行为表现方式和思维方式。”由此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时尚不仅具有流行性,而且具有文化性,在有关时尚的形形色色定义中,或侧重于时尚是流动性的行为模式,或侧重于时尚是文化内涵的表述。

从流行性上看,时尚往往是由少数人实验,而后被社会大众崇尚和仿效,成为潮流的生活方式与审美取向。从文化上看,时尚不仅在最大程度上呈现出文化,而且引领和改变着文化:个人行为、社会秩序、文学艺术等。日本学者藤竹晓说:“时尚不仅是某种思潮、行为方式渗透于社会的过程,而且,通过这种渗透过程,时尚队伍的扩大,还包括不断地改换人们的价值判断过程。”所以,时尚呈现和改变的核心是人的价值观。

对时尚(Fachion)最为简洁的定义就是中文“时尚”这两个字,就是在某“时”段中人们所崇“尚”的。

从以上关于时尚的定义来看,时尚似乎只能是“人本”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因为只有人的“崇尚”、“审美”才是短暂而易变的,而造物主上帝对“尚”(好、正确)与“美”的定义是永恒不变的。然而,活在地上的基督徒,要在世上做盐做光的基督徒,又当如何来剖析和回应“时尚”呢?如何让永恒不变的,建基于上帝话语的“尚”,在时代中,在当下的文化中,成为更多人的崇尚,改变更多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从个体看时尚

 

       对于个人来说,时尚是一个让人难以弃之不顾,又不甘被其所缚的东西。“时尚就是一种潮流”的说法,是初级、浅表的。因为模仿与从众的追求方式,不仅不能创造时尚,而且只能被将死、甚至是已死的“时尚”所绑架。

时尚的特质是创新、独特、个性。这三点中,与个人最为密切相关的就是“个性”。

当下年轻人对时尚的解读,常常就是在“潮流”与“个性”两道高墙间碰撞与挣扎,但这样已经比他们父母辈一味地追随“潮流”(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潮流),更具勇气和对个体生命的自觉意识。

“从众”心理常常反映出人对“安全”的需求。

父母一辈(40-60后)的“从众”心理较多来自于“惧异”,就是惧怕独自在“众”之外,成为异类。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对自我生命价值的独立性认定,个体的价值仅依靠其在群体关系中来认定的,“革命的镙丝钉”、“个人服从集体”等观念深植于心;另一方面,“出头的椽子先烂”,因着传统文化,更是因着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中国人喜欢藏身于“群体”之中,而不愿独立于群体之外,以免遭排挤、打压,也逃避承担责任。父母一辈的个体价值一般是在群体中,通过“攀比”来体现的,追求“我比你强”,而非“我与你不同”。

年轻一代(70-90后)的“从众”心理较多来自于“求同”,就是渴望有同伴。他们一般并不惧怕,甚至刻意要体现自己的个体价值,但这种个体意识却是模糊的,是感性的、直觉的,而缺乏理性的、确定的价值观作为基石。同时,现代文化中的个体间的隔膜与疏离,以及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的处境,更造成了他们“求同”的情感需求。他们需要“圈子”,他们也许不屑于大社会的“认同”,但需要小圈子的认同,甚至他们的“潮”也同样是为了这种被认同的“安全”需求。

       这两种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需要一个超越群体之外的,独立的,对个人生命价值的定位。基督信仰正好能够提供这种生命价值观:一是因为基督信仰中生命的价值来自于生命的被造;二是基督信仰中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基于对上帝呼召和命定的回应。虽然这种回应的结果是呈现在群体中的,但对回应的评定在于上帝,而非人群。

同时,因为每个人对呼召和命定的回应过程中,是受上帝带引的,并且其呈现的方式和形式也是不同的。于是,我们就看到,基督信仰不仅提供了时尚中要求的个性、独特性,而且提供了当下性和变动性。并且,奇妙之处在于,这个性中含有共性,这变动根基于不变。这就解决了时尚中个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张力,及时尚审美与永恒真理之间的张力。

建基于基督信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就不会在时尚中迷失而成为浮萍,也不会被潮流捆绑,视时尚为重担。反而,能够以保守自己的心,来达到灵里始终与上帝同在;借着每时每刻对赐生命者活泼、生动的顺服,活出每时每刻上帝引领我们崇尚的生活方式。

当一个人这样生活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一个彰显上帝赐予人生命之荣耀的器皿,而这荣耀是人心中共同渴望的,也是上帝对此时此地之人心中的迷惑的回应,是对此时此地之人偏离的生活方式的纠正。于是,这个人的生活方式就具有了时尚的社会性。

      

从社会看时尚

 

时尚具有个人性,但又更多表现出其社会文化的属性。时尚既然是短时间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就会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到阅读、思考和表达的方式等。

人们普遍感到当下的中国社会极度缺乏创造能力,一切都是“山寨”的。眼睛向大街上一扫,从名品店到地摊,款形类似,而且名品基本是国外设计,地摊货仿得惟妙惟肖。眼睛往屏幕上一看,电视频道多得数不清,但各类节目基本雷同。

我第一次看到“中国好声音”节目,心里惊叹;随后看到许多水平欠佳的仿制品;再后就知道一如以往,此节目也是抄美国的,但心里仍觉得至少选择抄哪款节目,还是能见其审美有提高的;但等我看了美国的“The Voice”节目之后,我心里真是感到绝望:怎么我们中国人抄袭,要抄到如此地步呢?

我们今天要么抄西方,要么抄古代,而且以越“原版”越好。这种创造力的缺乏,绝对不是因为中国人缺智慧,而是因为中国人缺“灵气”。人不同于其它被造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上帝造人时,不仅是按自己的样式造的,而且将自己的生气吹在人的鼻孔里,人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灵就是“气息”,人的生命没了“气息”,就与尘土同等,作为物质性的人是不具有创造力的,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因为美善、尊荣、创造这些都是上帝的样式,是上帝将他的这些属性赐予人的,但这些“天赋”要生动地运行、活出来,需要人与上帝之间保持气息相通,就是“灵”的相联。否则,人只能是:因知其有,而向往、渴望、追求。但向往,却无法抵达;渴望,而无法得到;追求,却不清楚目标。

于是,“时尚”从创造力的体现,变成了疲于奔命的“山寨”速度;从审美的享受,变成了不分美丑,只求新奇的盲目。

既然时尚是社会性的,反映着文化的走向,同时又影响着文化的走向,这就决定了基督徒不可能无视这一领域。要以基督信仰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来改变文化的走向,换句话说,就是要让根基于基督信仰的人生价值观的生活方式,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时尚”。以基督信仰的人生价值观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文化中的审美与崇尚。

时尚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智慧就是指人当如何生活才是正确、合宜的。《论语》给出一种生活智慧,《庄子》也给出一种生活智慧,无神论、多神论、偶像崇拜、拜金主义、爱情至上等等,各种理念都向人们推行一套与其世界观、价值观相应的生活智慧。

基督信仰中的福音使命,要求我们的不仅是以话语传道,更是活出基督的爱的生命,这是一种永远不过时的,且时时因着人们的需要而更新,以满足人心中饥渴的时尚。并且,基督信仰中真理的绝对性与不变性,与当今文化中的多元性潮流并不冲突。因为我们传讲的真理不是化石,而是道成肉身的生命,是活在当下、活在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中的生命。我们的被造不是现代工业流水线上的物品,而是上帝精心的,各个不同的创造,圣灵的带引是活泼的、奇妙的、美好的。

当我们再看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时,我们看到:他影响了少数人,少数人影响了大众;他使人类耻辱和死亡的标志——十字架,成了时尚的饰品,并成了给人安全感、具有保护性的标志;他使崇尚律法的“自义”文化,改变为能认识并享受恩典的文化;他使认罪必导致审判的思维模式,改变为认罪必得赦免的信心……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想说,基督徒不是一群远离时尚的人,而应当是引领时尚的人。我们不仅有从上帝而来的,创建时尚的根基与使命,更有从上帝而来的灵感与创意。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