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玮文集

关注:0 粉丝:0
帐户设置 发表日志

圣诞名作欣赏《圣诞节的故事》

《圣诞节的故事》

                 施玮

圣诞节是个怎样的节日?它的核心精神,对人类的意义,以及它的风俗文化,都在历世历代西方的小说家笔下生动呈现。关于圣诞的故事实在太多了,在本文中我向大家推荐的几篇,是从不同角度,各具代表性意义的小说。

 

福音书中的圣诞节

从文学的角度看《圣经》,它实在不愧为具有永恒魅力、无可比拟的巨著经典。关于第一个圣诞节的描述,在《马太福音》第一章,和《路加福音》第二章中,都只有短短的几节。但其情节的曲折生动;各种人物的刻画、心理透视;对世态风俗的描绘;引经据典的历史承载;超越时空的灵界呈现;以及场景转换、思想深度,各方面都堪称小说写作的典范。因而福音书中的圣诞描述,不仅是上帝的话、启示的真理,也可称其为经典的纪实小说吧。

《马太福音》关于耶稣基督降生的描述,一开始就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悬念:马利亚还没被迎娶就从圣灵怀了孕。于是,远古童女生子的预言、当时犹太人的文化、丈夫约瑟人之常情的心思,一同纷涌而来。在人看来是很有情义的丈夫反复思量后,最大度的决定也就是:暗暗地休了她。

接下来,如同今日最流行的灵幻小说般,天使在梦中显现、说话,并写明了圣诞的核心意义——就是圣婴的两个名字:耶稣(拯救者)——“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这里以及后面旷野中天使报佳音、天军唱颂歌等,与现在灵幻小说不同之处是:四福音中的灵界就在现实中,真实得让人每一个圣诞都能听到天使的声音;而现在的灵幻小说,则通篇都成了虚幻。也许正是因为今天的作家们失去了那份能看见、听见天使声音的信心与安静吧?

然而,一波三折。当约瑟遵命娶了马利亚并一同等待圣婴诞生时,《路加福音》中,凯撒亚古士督的人口普查,让故事从一对男女扩展到社会、历史背景中;从梦境、天使、预言回到了现实生活。圣婴诞生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此出现:身份户口、安居之地。这也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最大两个问题,于是,隐喻出“道成了肉身”。

各种人物开始纷纷登场:三博士、希律王、祭司长、文士、甚至是耶路撒冷合城的人、及旷野的牧羊人。场景也是从旅途、客栈到畜棚马槽;从街市到宫庭;从圣殿到旷野,迅疾地转换着,仿佛是当代小说运用的电影场境切换。

而接下来的两大对比反衬,更是在艺术上和思想上达到了巅峰。

马槽边,三大博士跪伏献礼,与安静的婴孩相反衬,实在是对人类价值观的一大颠覆,同时也是圣诞的标志——“礼物”的来源。圣诞,是上帝天父将独生子送给人作为爱的礼物的日子,也应当是人以敬拜和献上至宝作为礼物的日子。虽然,人的至宝与圣婴无法相比,然而互送礼物表达爱也许就是从这里,开始成为圣诞的一个习俗吧。

另一个反衬,就是效外黑夜中,凄苦穷困的牧人;与荣光四面照亮,天使天军颂唱的对比。圣诞,正是这样的一个大光、一个佳音,临到了在黑暗中无望的人类。于是,圣诞夜成了一个让人可以盼望:脱去哀伤麻衣,披上喜乐外袍,的夜晚。圣诞的清晨作为希望、作为梦想成真、作为新的开始,被一代又一代过圣诞节的人盼望着。

从字数看,福音书中的圣诞只能算是小小说,但其丰富实在几乎可说是无限。

 

    狄更斯与《圣诞颂歌》

《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是英国大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创作的一系列圣诞故事中最著名的一篇,被称为“有史以来第二个最伟大的圣诞故事”(第一个最伟大的圣诞故事无疑是指福音书中记载的耶稣基督诞生的故事)。

《圣诞颂歌》问世160年来,千百万人为之陶醉,受其鼓舞。许许多多的版本和译本以及根据它改编的舞台、电视、电影剧本层出不穷。然而,这个“欢快、辉煌的”的圣诞故事竟产生于作家创作生涯的一个阴郁时期。

1843年查尔斯·狄更斯31岁,生有4个孩子,正处于事业的顶峰,却突然陷于严重的困境。整个夏天,狄更斯都在为不断增加的账单特别是房屋的抵押借款发愁。泰晤士河畔破败凋零的景象:垃圾成堆,阴沟纵横,街上随处可见妓女、扒手和乞丐,这一切令他触景生情,决定要给那些与自己有着相同的经历、苦难和追求的人写一个圣诞故事。

狄更斯深思熟虑后,构思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基本情节,以便让孩子能读懂,同时,含义深刻的主题,又可激发成年人对往事的回忆和生活的激情。在写作的过程中,作家笔下的故事首先感动并改变了作家本人,他由原来只想单纯地挣一笔稿费来还债,变成了向人们展示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圣诞节。

小说中的主角,吝啬鬼斯克鲁奇(Scrooge)是伦敦的一个小业主,待人苛刻,嗜财如命,是有名的吝啬鬼。邻里间素有恶名,但他本人对此无所谓。在昔日合伙人幽灵的警告,以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位精灵的启发带领下,他终于明白是自己昔日的所作所为,而使自己失去了爱情、幸福、快乐和生命,重新审视自己人生的价值观。他看到自己虽然是这样的一个人,但在美好的圣诞节还是能得到别人诚挚热切的祝福,于是发誓改过自新。而仁慈的上帝,拯救人类的救世主也赐下了他的宽恕,整个故事在焕然一新的快乐奇迹中圆满收场。

小说开始,斯克鲁奇认为自己是个看透一切的聪明人,他不断地斥责圣诞节、友情、快乐、爱、善良等等都是“骗人的玩意”,只有握在手中的金钱是最真实而牢靠的。合伙人马利的幽灵对他的探访,打开了他反省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门。小说第二章的“铃声”,是一个对灵里昏沉之人警示的意象。

曾经与斯克鲁奇一样生活的马利,他的鬼魂说:“我身上的锁链是我活着的时候造好的。我造的,一环一环造的,是我用刻薄吝啬的一生造的。你也正在造一条这样的锁链……”于是,缚住灵魂的“锁链”就成了另一个准确奇妙的意象。

斯克鲁奇对鬼魂、对灵魂不灭、对审判的警示也想说:骗人的把戏!但他没能说出口。这态度正是一个沉迷与今生物质世界的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为神的人,对真实圣诞的反应。

小说接下来,借着第一个灵魂“过去”,带他重新走过往昔,让他看到自己从孩童时代以来所受的伤害,爱与快乐的心灵是如何渐渐扭曲消失的,以及他自以为正确的价值观、处世原则对别人的伤害。这是与今天基督教社会中很普遍的心理治疗过程十分相似,是人悔改和被医治的过程。

小说又借着第二个灵魂,引导他从另一个视角看被他所拒绝的圣诞节:爱、恩慈、欢乐、单纯。在这一篇章中,狄更斯对今世人心中的“无知”与“贪婪”进行了剖析、警示,并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圣诞节的各项活动。其中的许多内容,包括节庆的细节与场面,已在今天的圣诞节成了普及的习俗。甚至圣诞节的语言,也由于《圣诞颂歌》这本小说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恭贺圣诞!”(“Merry Christmas!”)这句问候语就是在这本书中出现之后,才被得到广泛应用的。

小说最为完美的是,他不仅揭示出神圣之灵的降临,是让人为罪为义自己责备自己,更是启示出圣诞救赎的意义,是上帝赦罪的大爱临到一切认自己罪的人。于是,斯克鲁奇确信,若是自己悔改就能改变人生的结局;这悔改不仅仅是心灵中的,更是行动上的,最后吝啬鬼成了一个能给予爱的,慷慨的人。

这就是圣诞的意义,一个绝望、干枯的人,可以因着圣诞,而被唤醒、被医治,成为一个新生的人。《圣诞颂歌》的意义不仅仅是承传发扬了一些节庆的习俗,更是将人的心灵遇见“圣诞”所发生的一切表现出来,让人看见盼望。

 

圣诞节的爱与礼物

讲到圣诞,就无法绕开“礼物”二字。圣诞原本所体现的,爱的本质就是上帝对人类的爱。然而,圣经上说上帝的神性是人明明可知的,是借着他所造的人和万物启示出来的。那么上帝的爱的属性在人间的表达,应该就是圣诞小说的一项主要内容了。

围绕爱与礼物,我在此特别推荐欧享利的《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

和赛珍珠的《圣诞节的早晨》。前篇是非常经典的、中国读者熟知的,一个表现夫妻二人彼此舍己之爱的短篇小说;而后一篇是写父与子之间的亲情,是儿子对父亲之爱的领会,小说虽非如前一篇那么普及,但作者却是中国读者及为熟知的赛珍珠。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当他入狱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时,开始认真写作。

《麦琪的礼物》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被收入中学教课书的小说,对其誉美和文字结构等的分析实在太多了,我不想在此赘述,只在此浅释一下该小说结尾一段所揭示的圣诞之爱的真谛,这是众多中国评论者忽略的。

“那三位麦琪,诸位知道,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们带来礼物,送给生在马槽里的圣子耶稣。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一家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们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麦琪(Magi单数为Magus)就是《马太福音》圣诞记载中,送礼的的三博士,或称三位智者和称呼。三位博士一定是变卖了自己的一切,又从东方不远千里而来,他们带来的黄金、香料、宝石对于马槽中的婴孩是无用的,对于创造万有的上帝也是无用的,他们来送了礼物、拜见了期盼已久的人类的拯救者、新生王之后,就走了。他们什么也没有从这次朝拜中得到,却欢喜快乐满足地走了。

这事和小说中卖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换来一件对方无用的礼物的主人公何其相似?于是,揭示出圣诞所启示的爱,爱不是称量价值;表达爱的礼物,也不是这物品的实用价值;最后的满足感,也就不是来自于对礼物的使用,而是对爱的领受,被爱充满。

圣诞是在说神降世为人,承担一切罪罚,在人尚是罪人的时候,在人弃绝他的时候,就已经因着全然的爱全然付出了。故而对人的爱的要求也不是多少,而是“尽心尽性尽力爱主你的神”。圣经中耶稣曾称赞一位穷寡妇的奉献,就是因为虽仅两个小钱却是她的全部。基督教文化中圣诞所传递的爱的定义,就是全然的付出。这样的爱,令琐碎、贫穷、尴尬的人间(公寓)生活,焕发出人性神圣的光辉,因为人原本是按上帝的样式造的,本该有这样的尊荣。

享利不愧是个以结尾精彩奇妙著称的小说家,这个结尾一下子让人在公寓中,如同在旷野中的牧人般看见了天使。

赛珍珠的《圣诞节的早晨》是写一个不懂得父亲之爱的儿子,如何在明白这爱之后的感动与回应。圣诞,正是一个父爱的节日,是上帝天父对背离流浪的人类,无限的父爱。小说最后写这位儿子,“他能够爱,这是多么幸运、多么美好啊!能够爱,这是生活真正的乐趣!……他猛然想到,这爱所以留存在心中,是由于当他明白父亲爱他的时候,挚爱从他的心底醒来──只有用爱才能唤醒爱。”

爱是可以传递的,只有一个领受了爱的人,才能懂得爱,才能再将爱传递出去。谁真正领受了圣诞之爱呢?

 

圣诞节作为西方传统的一个盛大节日,千百年来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圣诞节文化”,层出不穷的圣诞故事——不仅仅是关于耶稣基督诞生的故事,也包括一切以圣诞节为题材的故事——就是这种文化的一个奇观。几个世纪来,由于圣诞故事深受读者喜爱,不少名作家都曾在这一文学类型上大显身手,篇幅所限我不能一一介绍。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写圣诞节期的故事;魔戒之父托尔金的《父亲的圣诞节信札》;林肯·斯蒂芬斯的《悲喜交集的圣诞节》;保罗·伊文斯的《圣诞盒子》;以及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的《圣诞节的故事》等等,都是其中的名篇。然而,最美的圣诞故事都离不开爱与希望。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