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生与郭实腊的渊源

2015-01-21 08:35 浏览量: 1427 作者: 亦文 来源: 《教会》
摘要:   提起戴德生和中国内地会(ChinaInland Mission),就不能不说到郭实腊(CharlesGutzlaff,1803-1851)和中国布道会(Chinese EvangelisationSociety)。作为早期驻华侨民中最具争议的宣教士,郭实腊曾尝试过各种宣教途

  56287664_2.jpg

  提起戴德生和中国内地会(ChinaInland Mission),就不能不说到郭实腊(CharlesGutzlaff,1803-1851)和中国布道会(Chinese EvangelisationSociety)。作为早期驻华侨民中最具争议的宣教士,郭实腊曾尝试过各种宣教途径,也是最早提出深入内地的宣教方针的人。在去世前一年,他创办了《海外布道杂志》(The Gleaner in the Missionary Field)这份宣教期刊;在他去世后一年,中国布道会正式成立。戴家是最早订阅《海外布道杂志》这份期刊的家庭之一,戴德生最初也是被中国布道会差派到中国的。戴德生不止一次说:“郭实腊是内地会之父。”由于缺乏管理和对中国的了解,中国布道会早已解散,到了编辑1876年3月的《亿万华民》时,戴德生感慨地发现,他是原差会唯一一个仍在从事宣教工作的人。此时此刻,他想到的,却是一位具有贵族血统的浸信会牧师诺尔(Wriothesley Noel)近二十年前的一次讲话:

  “每个基督徒都像使徒保罗那样欠福音的债,无论从人口来说,还是从文明程度而言,西方教会都应该被中国这一巨大禾场所吸引。但第一位宣教士抵达中国后近半个世纪,各个西方差会仍只是把中国作为其世界各地宣教工场中无足轻重的一个角落。其实中国疆域之广、人口之众,完全需要一个能以中国为其首要对象的差会,全力以赴地将之福音化。”

  19世纪中期,新教各宗派之间的隔膜仍然很严重,跨宗派的活动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将各宗派的牧师和传道人凝聚在一起从事开荒植堂的工作,则是中国布道会的首创。跨宗派的联合对圣经公会类的福音组织比较容易实行,但在宣教机构中的运行则困难重重;伦敦会虽然理论上以跨宗派为原则,却从未真正地付诸行动。然而在中国布道会中,这一原则已不再是纸上谈兵。

  诺尔牧师深悉人类喜欢彼此论断的本性,但他认为,不同宗派的宣教士若是隶属同一差会,他们之间发生争执的可能性远比他们受不同差会带领要小得多。在英美教会各大宗派都已差派宣教士赴华的大背景下,华人信徒势必会觉察到不同宣教士在教导上的差异。但是,如果他们是从一群彼此接纳、并肩工作的人那里承继这些不同神学观点时,他们就能感受到,不论是何等的差异,都不能阻止这些背景各异的人在基督里成为一家人。这样的跨宗派式宣教,不仅对中国有益,在宣教士之间也能引起反思。

  诺尔牧师也指出,进入内陆是有智慧的宣教策略,宣教士如果只是在沿海一带耕耘,基督便永远无法赢得中国。23年的沧海桑田过去了,诺尔牧师已经谢世,中国布道会的异象已被中国内地会继承,《海外布道杂志》也被《亿万华民》所替代。一方面,没有异象,民就放肆,宣教也失去动力;另一方面,一代人做一代事,整个中国大陆的福音化,需要中西教会几代人的努力。而实现这一使命的关键,仍然取决于教会的合一。人性相通,华人教会的门户之见绝不亚于西方人。不知一个半世纪前这位贵族牧师的发言,是否对今天的宣教同工有新的启发?

相关文摘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最新发表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关注我们

  edzxkefu@126.com

 @恩典在线

 微信公众号: 恩典在线

扫描二维码,关注恩典在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