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的信心

2010-11-13 10:24 浏览量: 2837 作者: 章建吉 来源: 恩典在线原创
摘要:创世记12-13章讲题: 第一讲:信心的应召 经文:创世记12:1-9   引言:创世记12:1-25:18记载的是亚伯拉罕(亚伯兰)的生平。亚伯拉罕与我们关系至大,因为他是信心的祖宗,信心的父(参罗4:13-17)。当人类在神面前尽行败坏的时候,神为了彰显他的慈爱、大能和公义,向世人施行了救赎计划。从圣经中可看到,神的救赎计划是逐步实现的——先拣选一个人,后拣选一个家,再拣选一个族,最后拣选一个国,并且从这个国中预备救赎主。亚伯拉罕就是实行神救赎计划的奠基人。因着神的怜悯、恩待和引领,

 

创世记12-13章讲题:
第一讲:信心的应召
经文:创世记12:1-9  
引言:创世记12:1-25:18记载的是亚伯拉罕(亚伯兰)的生平。亚伯拉罕与我们关系至大,因为他是信心的祖宗,信心的父(参罗4:13-17)。当人类在神面前尽行败坏的时候,神为了彰显他的慈爱、大能和公义,向世人施行了救赎计划。从圣经中可看到,神的救赎计划是逐步实现的——先拣选一个人,后拣选一个家,再拣选一个族,最后拣选一个国,并且从这个国中预备救赎主。亚伯拉罕就是实行神救赎计划的奠基人。因着神的怜悯、恩待和引领,又因着亚伯拉罕的信靠、顺服和完全的奉献,神最终通过亚伯拉罕成就了他的救赎大功,亚伯拉罕则因此成为信心之父而流传千古。亚伯拉罕因信“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礼而信之人的父,……又作受割礼之人的父”(罗4:11-12)。  
   
呼召是出于神,应召是在乎人,我们首先来看看神怎么样呼召亚伯拉罕的?  
 
一:呼召的目的:12:1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亚伯兰为什么要离开故乡奔向远方?这是神要他过很特别的生活。怎么样的特别?我和大家分享3方面:  
 
1,过分别为圣的生活  
十条诫命明确规定不能拜假神(参出20:3-4),而亚伯兰的家乡吾珥与后来的寄居地哈兰都是拜月亮神成风的地方。神指示亚伯兰到他的应许之地,为的是不让他陷在罪的网罗中。今天我们的时候怎么样?有没有过分别为圣的生活?我们常常和世人同流合污,没有分别从来。  
 
2,过真正信心的生活  
亚伯兰离开土生土长的吾珥与经济文化发达的哈兰,这是对他信心的考验。谁不眷恋自己的家乡,谁不向往繁华昌盛的地方?亚伯兰因为有真正属天的信心“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来11:16),义无返顾地踏上了神所指示的信心之道。过真正信心的生活  
 
3,过完全倚靠的生活  
他出来的时候,不知道前面的道路有多远,要到哪里去?但是他完全的依靠神的话语引导,依靠神!136  
提前6:17 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  
 
 
二:呼召的应许(12:2-3  
神的呼召蕴蓄着美好的应许。神的应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成为大国  
“我必叫你成为大国。”(2上)  
以色列国家的产生是与亚伯兰分不开的。亚伯兰只是一个人,从他怎能产生一个国呢?这里有两个过渡。首先是从他产生一个家,然后从这个家又发展为一个族,即以色列民族。后来,这个民族又在百姓推举扫罗为王时产生了一个国家,就是以色列国。  
 
2,享有大名  
“叫你的名为大”(2中)。  
“美名胜过大财;恩宠强如金银。”(箴22:1)神不仅使亚伯兰成为大国,而且使他享受大名。他的大名有三个特点:  
A.美名——因着他的信靠顺服;  
B.大名——成为信心之父(参:4:11-12);  
C.永恒之名(参:加3:7-9)。【加3:8并且圣经既然预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称义,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  
 
3,得到大福  
“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3下)  
亚伯兰为我们开创了信心的榜样之路,亚伯兰成为因信蒙福的开拓者。一切跟着他信心踪迹的人也都一同得福。为此,使徒保罗在《罗马书》5:1-11中清楚地阐明了因信可以享受的六大福乐——  
A.因信与神和好的福乐(罗5:1)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  
B.因信得到神恩的福乐(罗5:2上)【罗5:2我们又借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  
C.因信盼望荣耀的福乐(罗5:2下)  
D.因信苦中有乐的福乐(罗5:3-5上)  
患难中为何有喜乐?因为患难能产生许多功用:患难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患难虽多,恩典更大。  
E.因信经历神爱的福乐5-8  
这爱是不记仇的爱,是超越平常的爱。世人的爱是相对的,功利的,有限的爱、有理由的,因为式,假如式的;神的爱是绝对的,不讲条件,不计回报的、永恒不变的爱。  
F.因信以神为乐的福乐9-11  
这个享受是因信而得的,而这正是亚伯兰所经历的。神的呼召临到我们时,神的应许也临到我们,而他的应许是非常美好的,是地上的金钱无法买到的,是眼睛不曾看到,耳朵不曾听到,心里也不曾想到的。保罗深有体会地说:“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林前8:3)爱主决不落空!  
 
 
三:应召的态度(12:4-5  
①立刻而坚决  
“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4上)。  
“就……去”,这是应召者必须有的态度。可惜许多时候我们总是找出种种理由推辞,结果,失去了神丰富恩典中的享受。《路加福音》14:16-24记载的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是对我们是否“立刻”、“坚决”地遵行神的旨意的光照,使我们在应召的恩典上,不做那个“买地”的人和“买了五对牛”的人,也不做那个为了“妻子”而失去神国筵席的人。属世的东西都可以失去,但神的恩典不可失。侍奉主是没有“商量商量”,“等候等候”的。  
 
 
②完全而彻底  
“亚伯兰将他妻子撒莱和侄儿罗得,连他们在哈兰所积蓄的财物,所得的人口,都带往迦南地去。”(5)亚伯兰举家连人带物迁赴迦南,这是完全彻底的行动。正因如此,他享受了神所赐的“流奶与蜜”的迦南福地的丰富恩典。  
在希伯来原文中,迦南含有“顺服”的意思。这告诉我们,只有在信靠中顺服的人,才能达到美好的目标。  
无独有偶,《列王纪上》19:19-21中所记载的以利沙也有类似亚伯兰的壮举。以利沙正在田里耕种的时候蒙召了,他立刻回家“杀牛烧器具”,不为自己留有退路。我们要效法亚伯兰和以利沙应召的果断态度,不要迟疑,不要惆怅,不要踯躅。(项羽的破釜沉舟)  
 
 
四:应召的表现12:6-9  
“他在那里又为耶和华筑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8下)  
亚伯兰应召到迦南后的生活中心,一是“筑坛献祭,二是“支搭帐棚”。筑坛是向神献祭,向神敬拜,是内室的,灵修的;支搭帐棚是面对世界,面向人群,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亚伯兰的一生都严格地遵循筑坛和支搭帐棚的平衡原则  
 
 
地名释义:  
示剑——含有“早起”、“劝勉”之意。在约旦河西以法莲山地。  
摩利——含有“山上卫城”、“教师”之意。此地有一棵著名的橡树传留到后世(18:135:4;申11:30;书24:26)。  
伯特利——含有“神的殿”之意(28:1935:6)。  
艾——含有“废墟”及“被守望人保护”之意。这是一个小镇,和伯特利相近,在耶路撒冷以北便雅悯境内。
创世纪:1210/20       信心的考验(12:10/20{一个有信心的人}  
神既召亚伯兰到流奶与蜜的迦南美地,为什么又使那地遭遇饥荒呢?毫无疑问,这是神对亚伯兰信心的试炼  
139:23 神阿,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  
1:2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雅1:3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雅1:4 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在这里我们会看到两个属灵的原则。:  
 
1:神是掌管宇宙,决策万事的真神,他可以赐福给迦南地,也可以降饥荒给那地。  
 
2:人需要在信心中成长,活着神的保守中。亚伯兰这样一位满有信心的人,为什么会走属灵的倒退路,离开神的应许之地迦南,到世界的中心埃及去呢?这是人的软弱。一个得胜的人,如果不依靠神的保守,是不可能永远得胜的,最刚强的人也有软弱的时候,亚伯兰也不例外,人毕竟是人。  
 
 
一:下埃及的原因: 10二:下埃及的光景11-19三:下埃及的结果14-16  
 
1.生活的环境受到考验    遭遇饥荒“那地遭遇饥荒。因饥荒甚大”(10上)。  
客观原因固然存在,但这只是懦夫用以自我辩解的藉口。而对于一个强者,这本是一个经受试炼,得生命冠冕的极好机会。在试炼中“如果”“假如”  
2:10 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这是神的一次考试,看看你学习的怎么样?  
 
2.普遍的环境存在危机    那地遭遇饥荒:今天这个社会,处处都是遭遇饥荒。今天,基督徒也会时常面临许多饥荒——生活的饥荒、感情的饥荒、工作的饥荒等等。面对饥荒怎么办?我们要寻求神的旨意,不要跑得太快,因为神“不喜悦马的力大,不喜爱人的腿快。”(诗147:10)“闹饥荒”不是神弃绝了我们,而是要我们在饥荒中更加经历神的同在,这就是神对我们信心的考验。  
 
3.属灵的环境失去安静     62:5 我的心哪,你当默默无声,专等候神。因为我的盼望是从他而来。6 惟独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台。我必不动摇。131:2 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他有3个没有:没有亲近神没有分析事没有倚靠神。闹饥荒的原因,就轻率地选择去埃及“暂居”的决定。这个错误的决定显然是亚伯兰远离神的结果,因为从12:10-20中没有看到亚伯兰向神祷告的举动。他不再像初离哈兰乍到迦南时那样,沿途筑坛献祭敬拜神。这可能是亚伯兰安居在流奶与蜜的迦南美地,沉醉于顺境中的享受而忽略了清心、警醒的追求之故。  
 
 
二:下埃及的光景11-19  
亚伯兰在埃及的光景是很可怜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雅1:15),他被私欲与罪所辖制,作出了许多不光彩的事来。  
 
1,失去信心,推卸责任  
惧怕死亡“将近埃及,就对他妻子撒莱说:‘我知道你是容貌俊美的妇人……他们就要杀我。’”(11-12)此时,亚伯兰的信心软弱到了极点,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不顾牺牲妻子的名声与贞操,完全失去了丈夫的尊严与责任。一个对神失去信心的人,必定是惶惶不可终日的,而爱里是没有惧怕的!  
 
2,失去爱心,隐瞒事实  
“求你说,你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存活。”(13)固然,亚伯兰与撒莱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但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却隐瞒了更重要的夫妻关系,这只能证明他的软弱。  
 
3,失去身份,被人责备  
“法老就召了亚伯兰来,说:‘你这向我作的是什么事呢?带她走吧!”(18-19)一个堂堂的“尊贵之父”竟惨遭外邦君王的严厉斥责,实为可怜可悲可恶!但咎由自取,一个失去信心的人,他的名誉、地位、人格、价值也丧失贻尽。  
 
 
三:下埃及的结果12:14-1619-20  
1,失去传扬福音的机会:   16节中可知亚伯兰在埃及发了一笔大财,但这笔大财是以妻子的“极其美貌”、“被带进法老的宫去”作为交易的。圣经宣告——丈夫“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2:24)因此,神圣婚姻是不容受半点玷污与践踏的。感谢神,“耶和华因亚伯兰妻子撒莱的缘故,降大灾与法老和他的全家”(17),及时制止了撒莱被法老占有,使亚伯兰免受失妻的痛苦。  
也许有人要问,亚伯兰隐瞒真相,神不仅不惩罚他,反而降灾于无辜的法老,神是否太偏袒亚伯兰?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神这样做的目的,  
一是为了不让法老犯淫乱之罪二是为了拯救撒莱,使她清清白白地走出法老的的宫廷;三是为了管教亚伯兰,使他在外 国 君王面前蒙羞抱愧而痛改前非。“神不偏待人”(罗2:11),神藉着这件事再次彰显了他的圣洁与公义。  
 
2,失去为神见证的机会  应该承认,亚伯兰在法老面前介绍与撒莱的关系时有一半还是真实的,因为撒莱的确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参20:12)。亚伯兰不敢撒弥天大谎,但也不肯放弃这半真半假的事实。这在人看来似乎是聪明的,但在神眼中看为诡诈。圣经多次提醒我们:“高高低低的要削平,弯弯曲曲的要削直。”聪明的结果是作茧自缚,若不是神的拯救,后果不堪设想。该知道,信心的道路是完全委身于基督,在他恩典中追求圣洁,绝不能有半点掺假的。  
 
3,失去筑坛献祭的机会   离开埃及  
“于是法老吩咐人将亚伯兰和他妻子,并他所有的都送走了。”(20)这绝对不是法老的仁慈,而是法老清楚地看到,他及全家所遭的大灾是因为神要保护亚伯兰。出于对神的恐惧战兢之心,他派人将亚伯兰护送出境。  
亚伯兰怀着侥幸的心,不经祷告,擅自下埃及,又怀着恐惧的心在那里偷生,更是带着羞辱的心离开埃及。这就是一个不信靠神,不寻求神的旨意随己意而行的人的终极!不明白神的旨意的人必定会处处碰壁,四面楚歌的。  
①凡事要寻求——神的引领  
追寻亚伯兰的踪迹不难看到,自吾珥→哈兰→迦南的历程,亚伯兰每一个脚印都行走在神的旨意中,因此,充满着神的同在,享受了神的祝福。但后来的下埃及,从圣经中找不到他寻求神的引导的记录,这是很不正常的。圣经中多处记载以色列人下埃及的事,其中有的是蒙神带领的(46:1-7;太2:13-15),因而处处受神的保护;但也有的是遭神拦阻的(赛30:1-3715-16)。亚伯兰这次下埃及是没经神的带领的,故落到被驱逐的下场。  
②饥荒要面对——临到应怎么办?  
圣经中记载了许多有关饥荒临到时的事。例如:  
A.亚伯兰下埃及(12:10-20)——失败,B.拿俄米去摩押(得1:1-5)——痛苦。  
今天,基督徒也会时常面临许多饥荒——生活的饥荒、感情的饥荒、工作的饥荒等等。面对饥荒怎么办?我们要寻求神的旨意,不要跑得太快,因为神“不喜悦马的力大,不喜爱人的腿快。”(诗147:10)“闹饥荒”不是神弃绝了我们,而是要我们在饥荒中更加经历神的同在,这就是神对我们信心的考验。  
 
三、信心的分手(13:1/18)
   
亚伯兰在埃及地经受了惧怕、说谎和蒙羞之后,于是悟出一个很重要的真理:  
远离神是一切痛苦的渊源,亲近神是一切问题的答案。”现在他一到迦南就直奔伯特利和艾的地方,他追思初次到达迦南时敬拜侍奉神的生活是何等甘甜,于是“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4),恢复与神的灵交。他此时的与神相交,较之初次的光景,无论是情绪还是生命都大辂椎轮。这可从他以后的经历,特别是他与罗得面对财产分割的考验时的表现中看出来。初次是充满感恩,这次是深感内疚;初次是心灵释放,这次是心负重压;这犹如一个走弯路受尽磨难的孩子重新投入母亲的怀抱时紧紧地攥住母亲的手不放的那种情景。毫无疑问,这对亚伯兰信心的成长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一:返回迦南的光景1/4二:返回迦南的相争5/7三:返回迦南的选择 8/18  
1,立定心志都上来:  
亚伯兰带着他的妻子与罗得,并一切所有的,都从埃及上南地去。  
“都从埃及上南地去”(13:1),此处经文中的“上”,与12:10中“下埃及”的“下”成了鲜明的对比。怎样分辨“上”与“下”呢?犹太人对“上”与“下”的理解为:往高处称为“上”,往低处称为“下”;向北方去称为“上”,向南方去称为“下”;到京都“上”到普通城市称“下”(参路10:30-31)。  
从地理位置与规模来看,埃及是东南方向,迦南在东北方向,从亚伯兰下埃及上迦南的举动可看到他是真正醒悟了。  
“我要向山举目”(诗121:1),“山”代表耶和华。基督徒的生活若是面向神的便是向上,若是背向神的,便是向下。什么时候我们远离神,什么时候便是向下。  
趋向神面的追求是上,背向神面的生活是下。  
 
2,带领全家都起来  
亚伯兰带着他的妻子与罗得,并一切所有的,都从埃及上南地去。亚伯兰的金,银,牲畜极多。他从南地渐渐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间,就是从前支搭帐棚的地方.妻子是骨肉,罗得是子孙,并一切所有的,今天我们愿意把一切所有的带出来吗?  
 
3,筑坛献祭都要来  
创13:4 也是他起先筑坛的地方,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  
自身要有榜样的献祭:重新归回,带头献祭,常常献祭,  
 
 
二:返回迦南的相争                5/7  
1,和睦之家不和谐——远神近财  
亚伯兰与罗得的叔侄关系是很密切的。当年神呼召亚伯兰离开哈兰到远方去的时候,小罗得也是跟着亚伯兰的,他们情同父子。此时缘何分道扬镳?主因是下埃及远离了神,后来尽管亚伯兰悔改了,但圣经没有记载罗得有悔改之意。其次,财富过多也引发了矛盾,“那地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6)。双方的仆人为牲畜争牧场,争水源,争得叔侄分手,争得骨肉离散。  
 
2,同行之人不同心——利欲熏心  
A.当注意与神关系  
什么时候我们亲近神敬畏神,活在神的旨意中,什么时候我们的生活就充满平安喜乐,反之必愁苦加增。  
B.当注意财富来源  
“不贪不义之财”(提前3:8),唯有辛勤劳动,才能享受神所赐的福分。而亚伯兰和罗得的财富的来源不是靠神而得的,故会有不愉快的结局。  
 
3,祝福之地不同居——爱争输赢.为了谁?  
有了财富,当归荣耀于天父,更当“积攒财宝在天上”(太6:20),因为唯有做在主身上的才是美事(参可14:9)。当亚伯兰与罗得的财物多得“使他们不能同居”(6下)时,如果他们仗义疏财,赈济穷人不就皆大欢喜了吗?遗憾的是罗得利欲熏心,决意要与养他爱他的叔叔争个输赢。  
 
 
三:返回迦南的选择              8/18  
面对矛盾,亚伯兰提出分家。“树大分杈,人大分家”,正常的分家是成熟的标志,是无可厚非的。可是亚伯兰与罗得的分家是发生在争吵之后,这就不能不使人感到遗憾了。  
1,亚伯兰的宽容与罗得的自私(8-9)  
按常理,亚伯兰完全享有优先选择权,这不仅因为亚伯兰是长辈,更因为亚伯兰对罗得有养育之恩。但亚伯兰不倚老卖老,不居功自傲,而是以博大、仁慈的胸怀,慷慨地将选择权让给罗得。与之相反,罗得“客气当福气”,“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10上),自私地把最好,最“滋润”的土地要了去。今天我们活在什么样的选择里面?很多的时候我们倚老卖老,居功自傲,失去宽容的心!  
 
2,亚伯兰的选择和罗得的举目(10-18)  
一个人的光景怎样,可从他面对选择时的作为看出,一个人的度量怎样,可从他面对财富时的心态看出。亚伯兰因有神丰盛的生命,所以他所选择、所考虑的不是物质第一;而罗得毫不退让,定睛在眼前的利益上。  
两种选择,两种结果:  
A:罗得的举目看见的是——如同“耶和华园子,也象埃及地”(10下)一样滋润的约旦河全平原。然而他的目光是短浅的,他分辨不出这美好的景象只不过是“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10中)的海市蜃楼。选择与结果——“往东迁移”(11)、“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12)但他对居住在这繁华的平原城邑里的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13),却充耳不闻,结果是死里逃生,灾后余生的两个女儿与之乱伦延续孽种(19:30-38)。  
B:亚伯兰的举目、选择与结局  
举目看见的是——目力所及的“一切地”(15上),全方位地“向东西南北观看”(14下),因着他的顺服神及他的博大胸怀和远大的目光,所以神对他及其后裔的祝福是“直到永远”(15下)的。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18)。因着他的敬畏神,所以神赐给他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16)。  
 
 
3:亚伯兰的追求和罗得的腐败  
从伯特利南迁希伯仑的高地(13:3-4、18)  
从圣经记载中可发现亚伯兰的生活有两个特点,就是支搭帐棚和筑坛献祭。在本章3-4节和18节中两次讲到亚伯兰的支搭帐棚和筑坛献祭。但两次的筑坛有着不同的性质。  
第一次的“筑坛”、“求告”是指亚伯兰追求恢复起先的爱心,是悔改的表现。  
第二次的筑坛有着更深的内涵,是亚伯兰生命更新的表现,这是向上的追求,这是攀登的生活。这种生活也是今日新约的教会蒙恩的信徒应有的追求。支搭帐棚是解决生活所需,筑坛献祭是关系到属灵生命的需要。每个基督徒应当摆正两种关系,一个没有筑好坛献好祭的基督徒,他是不可能真正享受平安的帐棚生活的。  
罗得:从伯特利东迁约旦河,心奔所多玛——趋向腐败(13:11、14);  
不亲近神,无敬畏心,导致灵性大受亏损,结果只落得被掳和几乎命丧所多玛的可悲下场.          
 
  

相关文摘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最新发表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关注我们

  edzxkefu@126.com

 @恩典在线

 微信公众号: 恩典在线

扫描二维码,关注恩典在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