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去哪了?(二)

2014-03-06 08:51 浏览量: 2125 作者: 陈约翰 来源: 恩典在线约稿
摘要:    --子女教育篇四  泉源法则之九:爱的源头。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们这一讲继续分享有关父亲的责任。在家庭中,父亲除了代表上一讲所提到的“秩序与权柄”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责任就是成为

  1384561_092658560659_2.jpg

  --子女教育篇四

  泉源法则之九:爱的源头。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们这一讲继续分享有关父亲的责任。在家庭中,父亲除了代表上一讲所提到的“秩序与权柄”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责任就是成为家庭中爱的源头,去爱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所以这一讲,我们来分享有关父亲责任的第三点:代表慈爱。这是一个可能会让许多人甚至教育界人士都会感到错愕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要花一些篇幅来解释和说明一下。

  “爱”的教导与体验主要来自父亲,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国人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家庭教育观念还是“严父慈母”(尽管现实生活中不一定能做到)。即,父亲代表严厉,而母亲代表慈爱。人们凭着自己的头脑和经验以为这样的家庭教育搭配组合,既能使孩子因惧怕父亲的严厉管教而守规矩,又能使孩子感受到长辈的爱。

  然而,这种既管教又放纵的家庭教育模式却违背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是这种错误教育失败的典范。在父亲贾政面前,贾宝玉唯唯诺诺,而在母亲王夫人面前,贾宝玉则肆意妄为。为什么被普遍视为“智慧”的家庭教育模式,会导致失败的结果呢?这是因为严厉与慈爱必须来自同一个源头,如果来自两个源头,孩子自然会惧怕一方而亲近另一方。当孩子违背规则的时候,因惧怕惩罚,自然会去寻求母亲的保护。而母亲对孩子所提供的却是无原则的溺爱。母亲不知不觉中成了孩子错误的帮凶。

  国人普遍歌颂母爱的伟大而甚少提及父爱的伟大,恐怕原因也就在此,因为母亲在放纵孩子的私欲。我当然不是要在这里否认母爱的伟大(我们在后面的讲座中会提到),而是说,在国人所歌颂母爱的时候,有些时候,是为了自己的益处,有自恋的情结。而有些时候,母亲们是在以放弃规则,甚至共同破坏规则来赢得孩子的心。这给孩子传递了一种错误的“爱”的讯息。孩子们会认为,谁让自己任意而为就是爱自己。而管教和要求自己遵守规则就是与自己敌对。这样的结果必然使孩子厌恶一位,而讨好另一位。也不肯真正面对自己的错误。

  更为糟糕的是,这种错位的家庭教育模式,使父亲和母亲在孩子心里不是一体的,而是代表两种标准与属性,从而使孩子形成双重人格。使孩子在父亲面前表现一个样,在母亲面前表现又是另外一个样,从而为谎言进入孩子的心奠定了基础。

  而且,对“爱”的错误的观念一旦形成,则终生难以改变。碰到问题,孩子们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也不会认为自己是错误和需要被改变的,而会认为与自己观点不一致,阻碍自己行为的人或者规则是错的。从而更深地加剧了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表面上看,孩子们因为惧怕而接受的规则,但心里却不是真正接受;当他有能力反抗这些规则的时候,就一定会去违背规则。这种“双轨制”的教育方式,还会对孩子进行走后门的“启蒙教育”。

  在正确的父亲角色中,父亲应该是既代表权柄又代表慈爱。具体地说,父亲应该精心呵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这种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让妻子和孩子按自己的意思行,讨自己的喜欢,而是以妻子和孩子为中心,为着孩子的心灵和身体健康成长着想。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着领导的角色。只是,这种领导不是命令式和强压式的,而应该是仆人式的,服侍式的。承担着最重的压力,却把轻松与欢乐带给家人。

  父亲的爱是无私的爱,是对孩子完全的接纳,不抵挡,不排斥,不厌弃,让孩子具有安全感。父亲的爱,是宽容的爱。要体谅孩子们的弱点,体恤孩子们的软弱。不以自己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凡事包容,凡事接纳,总是以慈爱对待自己的孩子。不是要孩子做到什么地步,父亲才爱。而是先有爱,再有规则的教导。父亲的爱又是公平、公义的爱。父亲要教导孩子,凡事站在公平、正直的角度看待问题,要考虑和顾及他人的感受。

  父亲更要爱自己的妻子,保护、爱护自己的妻子免受伤害,凡事为妻子着想,从而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父亲还要有正直的心。一个行事为人缺乏正直的父亲,自然难以教导孩子正直。

  这当然意味着父亲要放弃自己许多的精力和爱好,放下自己的身段与面子,俯下身来,花费更多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家人,做更多的家务,带领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玩耍。也更意味着父亲要承担教导者的角色,把有关人生的正确真理教导给自己的孩子,使他们的心灵健康地成长。

  这自然就解决了“严父慈母”式教育表里不一的问题。没有慈爱的规则,人心不会真心实意地接受;而没有规则的慈爱,又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人们才会既真心实意地接受这样的规则,又能回应这样的慈爱。

  遗憾的是,在我们家庭的教育中,基本没有这种正确的爱。父母们也从未受过有关正确的爱的教育。大家都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或头脑的认知,或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来行。在一系列的错误中,我们感受到的,多是父母自私的爱。他们或许也会对孩子嘘寒问暖,关爱有加,细心料理他们生活上的一切。但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或是希望孩子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或是希望孩子表现优异为自己挣面子。其结果是,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被伤害了。在长大成人后,他们将以同样的甚至变本加厉的方式去伤害自己的孩子。

  正是由于父亲角色如此巨大的责任和所承受的压力,使许多男人想要逃避。男人享受了肉体的欢愉却不肯承担家庭的责任,致使单亲母亲抚养的孩子越来越多。短期看,男人的麻烦是少了。但这样的逃避,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些男人们终将受到自己逃避责任的惩罚。

  最后,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在缺乏父亲角色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常见的问题:

  一、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当然,本质上讲,每个没有被正确教导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在缺乏父亲角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这种倾向会更加明显。因为他没有收到过公平、公正的待遇,他在潜意识里认为,除了他自己之外,没有人会照顾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行事为人会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生怕自己吃亏。

  二、缺乏责任感。由于自己没有收到过有责任感的对待,也没有负责任的榜样,所以也就不会也不愿意去承担责任。因为责任意味着付出。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长大后就不肯为了他人放弃自己的哪怕是一点点的利益。

  三、缺乏安全感。在缺乏父亲角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特别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从未被保护和呵护过,他的灵魂是饥渴的。所以他老想自保。当有坏人欺骗他们,表示愿意为他们提供保护的时候,这些孩子特别容易上当。许多加入黑社会的男孩,就是因为缺少父爱,没有安全感,所以想在黑社会里寻求某种保护,但结果是更大的伤害。

  四、不懂的尊重别人的权利。由于从小没有接触权威,也没有被教导正直,所以孩子从小没有尊重权威和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这样孩子长大后,就没有对权威和他人权利的尊重,在所有事情上都是“老子天下第一”。这样的孩子必然无法与别人相处,因为他们总是要别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与要求,而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权利。

  五、没有秩序。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具有高度的秩序性。只有秩序中,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而在缺乏父爱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懂得尊重秩序,总是希望通过破坏规则来满足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这样做,表面上,短期内可能会有收益;但长远看,却必然损害别人的利益,最终也必然损害自己的利益。

  正是由于以上两讲的原因,我呼吁广大的男人们回归家庭吧!男人的第一职业应该永远是丈夫和父亲,其次才是我们所在从事的工作!我鼓励男人们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要再以挣钱养家为由逃避自己教养孩童的责任!虽然,这是我们和我们的前辈们很少接触的领域;虽然,我们刚开始做起来时,会笨手笨脚;但,我们要勇于承担起我们的责任。相信,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在等着我们。

相关文摘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最新发表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关注我们

  edzxkefu@126.com

 @恩典在线

 微信公众号: 恩典在线

扫描二维码,关注恩典在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