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事工的危机和挑战

2014-04-11 08:38 浏览量: 2193 作者: 春在 来源: 《生命季刊》
摘要:  讨论当今中国青少年事工之前,我们需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今天的青少年群体有何特点?他们的困惑和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今天的家长和教会对青少年的了解有多少?在青少年事工方面教会有什么责任?与教会的宣教使命和神

  讨论当今中国青少年事工之前,我们需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今天的青少年群体有何特点?他们的困惑和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今天的家长和教会对青少年的了解有多少?在青少年事工方面教会有什么责任?与教会的宣教使命和神的国度有何关系?圣经是怎样教导我们来关注青少年的?

  让我们先从一个青少年夏令营谈起。

  一、从夏令营看青少年的现状

  2013年夏天,有61位青少年参加了为期四周,以品格训练为主题的夏令营。这些中学生来自全国数十个省市的不同家庭背景,年龄为12至16岁。其中有80%来自基督徒的家庭,其中数十位学生的父母为教会领袖。另外20%的学生来自其他宗教或无信仰的家庭背景。大约10%的学生的父母是离异的或单亲。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夏令营。夏令营的目的是让他们认识自我和生命的意义,学习彼此沟通、彼此接纳、彼此尊重。笔者综合四周对青少年的观察,在此列举一些案例,供家庭和教会反思。

  1.无人生目标,信仰和生命都是父母的

  笔者与好几位基督徒家庭出生的青少年谈过话,包括传道人的子女。他们中80%以上是挂名的基督徒。他们从小去教会是为了取悦父母。在父母看来只有孩子去教会,受洗了就是基督徒,但这些孩子的信仰只是知识和理性层面的,有的甚至对基督信仰非常反感。一上初中他们会找出种种理由不再去教会。一位15岁的男生(其父为传道人)明确地告诉笔者,他不愿意信耶稣,因信耶稣让他不自由。他把信仰看成是一种束缚。笔者在各地访问过一些基督徒家庭的青少年。据他们说中学里基本上没有人信耶稣。可见,孩子在教会里流失是从上初中开始的。

  夏令营中有好几个孩子是被父母“骗”或逼着来的。虽然他们当中很多最后愿意留下来,但是父母替青少年作决定,不与他们商量,不尊重他们,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孩子,导致他们强烈的反叛、抵触,甚至对父母的不信任。在受父母掌控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主见和创意,也不愿向人表明自己的观点。有的青少年会说,“我从来就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没有想我的生命与上帝有任何关系。”这是因为大多数的父母仍把孩子看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按自己的方法在控制或“塑造”他们。很多孩子因而没有生命的目标,只是为了父母而活。

  2.不感觉到被需要

  夏令营期间安排一周让学生去社区服务。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一个陌生的社区,去了解居民的状况。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口与生人沟通和提问。他们就硬着头皮去采访一些居民,其中主要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要。随后按各组了解的情况,设计出一些方案来服务居民。这一次的社区服务开拓了青少年对社区的视野,引发出很多学生对社区服务的热情,他们对自己的参与和贡献非常兴奋。我们发现,青少年没有感到被需要,不是他们不愿意服事他人,乃是很少有人为他们提供机会,很少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服务。值得反思的是,如果家庭和教会在孩子成长时期,不提供机会和途径让他们关心并服事他人,他们以后如何能履行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更不用说做耶稣的门徒了!

  3.看重人际关系,以暴力解决冲突

  青少年看重人际关系,喜欢交朋友。他们很顾及自己在朋友中的形象。有时他们为要面子而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倾向于以暴力或语言攻击来回应冲突。两位男生在小组排练节目时发生口角,很快上升到动手打人,其中一个男生扬言要砍下对方的两个手指。事发后他们双方都向辅导员老师承认,若没有其他同学在场,他们根本不会打架,他们怕在其他同学面前丢面子。一个女生因看不惯另一个男生,恶作剧地把可乐泼在他床上。还有一位16岁的男生,收到他女朋友要与他分手的电话,他发誓要与她“同归于尽”。虽然这些事件都被辅导员老师及时有效地处理了,但青少年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或暴力来处理冲突,这令人担忧。追其原因可能有很多:现今题海式的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中学生没有时间交际朋友,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家庭望子成龙的期望,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掌控,青少年缺乏和忽略与人沟通的技能,等等。当然,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更真实反映的是其属灵状况以及与神的关系。

  4.挑战权柄,不服管理

  虽然营地有明确的守则(如晚10点熄灯睡觉),但有少数学生不服管理,有意挑战权柄。营会安排师生同住,开营第一天两个男生故意把一位带队的老师关在门外,不让他进房间睡觉。有几位女生从窗户爬到房顶上与他人谈话直到半夜。营会结束前一天晚上,三个女生在半夜到男生宿舍与五个男生打牌至凌晨3点。事发后辅导员老师让所有参与者写书面检讨,回答几个问题:是否有错?错在哪里?今后怎么办?结果每个人都承认自己有错,并保证以后不再犯错,有的还请求原谅,愿意接受处罚。辅导员老师最后让每个人向全体师生当面认错,并把此事向他们的家长通报。从这一事件来看,青少年都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但他们在回答“错在哪里”时,给出下列理由:违反营规,不守纪律,影响他人,一时冲动,贪玩,没主见随大流,男女互串宿舍,睡不着,没有听老师的话。八个中没有一人提及他们这样做是得罪了神。他们不以为这事与信仰有何关系,他们的生活与信仰是脱节的。

  5.缺乏道德是非观

  青少年的信仰有时是为取悦父母。当父母不在身边时,他们往往更易受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和影响,普遍有从众心理;因缺乏基本的道德观,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做出他们认为“无伤大雅”的事。

  夏令营第三周结束时,在青少年中发生一件事,让营会的员工大为震惊。营会三周来,学生间已建立了友情和彼此的关系。最后一周,每个同学可在留言墙上自由地写一些彼此鼓励和祝福的话语。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留言墙竟然成了学生彼此攻击的战场。超过半数的青少年参与了这场言语攻击大战。以下是部分污秽攻击言语的摘录:

  “去4”(死)/“2B”(傻)/“渣渣”/滚出去/太讨厌了/白痴!/“你是我睡过的第一个男人”(女生对女生)/美女,别再犯春了/一个五肢萎缩的家伙/大衰哥/你和你的男朋友睡过吗?/找个男人嫁了吧/小白脸/自恋狂/怪女/泡面男(爱吃方便面)/疯子/暴力男/废才/有魅力个P/印度人(肤色)/肉球/范桶(姓范)/硼化硫(SB)/基佬”(同性恋)……

  青少年使用的词汇有些是老师们全然不知的。他们攻击的对象往往是他们不喜欢的人,攻击某些人的人格。如个子高矮,胖瘦,肤色,个性,嗜好等,甚至人的姓名也成为攻击的目标。有人毫无忌讳地使用色情和性方面的词汇,用英文说脏话(略去例句)。有好几个人名上被画上粪便的图案。事后一些学生解释说,他们觉得有些话听上去很酷,他们可能不知道那话的意思,他们只是在效法他人所做的,并非表明要有意伤害人。但事实上,好几位学生看到那些侮辱他们的语言时伤心地哭了。有一个女生称“所有老师都犯贱,”当辅导员与她交谈时,她并不认为那话有什么不对。她说“犯贱”是一首歌的歌名。另一女生把手机里的黄色照片给其他女同学看,她要显示其他同学没有的东西。可见今天媒体、世俗的音乐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使得他们没法辨别是否,失去道德的尺码。

  留言墙事发之后,全体辅导员老师为青少年们流泪祷告,公开谴责这种不道德、污辱人格、得罪神的行为,恳求神的灵来做工,引导青少年反悔、归正。上帝彰显出

相关文摘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最新发表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关注我们

  edzxkefu@126.com

 @恩典在线

 微信公众号: 恩典在线

扫描二维码,关注恩典在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