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耶稣

2014-12-13 08:30 浏览量: 4187 作者: 龚思恩 来源: 恩典在线特约作者团契
摘要:  第五章:童年的耶稣  上一次我们分享了耶稣基督降生的故事,按照福音书的顺序,接下来该说到耶稣的童年生活。  四卷福音书里面,只有《路加福音》2章40-52节写到了耶稣童年的一个故事。《路加福音》的作者路

  第五章:童年的耶稣

  上一次我们分享了耶稣基督降生的故事,按照福音书的顺序,接下来该说到耶稣的童年生活。

  四卷福音书里面,只有《路加福音》2章40-52节写到了耶稣童年的一个故事。《路加福音》的作者路加是个医生,他经过历史严谨的考查之后才写了这部福音书。在他的福音书里,他抓住了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文笔极其细腻。

  那么耶稣的童年生活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愿上帝给我们亮光,带领我们进入真理。阿们!

  本次查经经文:

  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

  每年到逾越节,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当他十二岁的时候,他们按着节期的规矩上去。守满了节期,他们回去,孩童耶稣仍旧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并不知道。以为他在同行的人中间,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找他。既找不着,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

  过了三天,就遇见他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凡听见他的,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他父母看见就很希奇。他母亲对他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

  耶稣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或作岂不知我应当在我父的家里吗)

  他所说的这话,他们不明白。

  他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他母亲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

  耶稣的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纪)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

  《路加福音》2章40-52节

  亲爱的朋友们读完这个故事后可能会觉得没有什么希奇的地方,它就讲了一个普通的故事而已。事实上圣经就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若读慢一点,认真品味,这其间就滋味无穷了。

  现在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逾越节是什么节日?

  犹太人一年中有三个重要的节日:逾越节、五旬节及住棚节。在旧约圣经《出埃及记》中记载了逾越节的由来,故事发生在以色列人住在埃及为奴的那段时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这一段精彩的描述。

  等到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带领下出了埃及以后,上帝就颁布了律法,要他们守这三个节日。《申命记》16章16节说:“你一切的男丁要在除酵节,七七节,住棚节,一年三次,在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他,却不可空手朝见。”

  因此,逾越节是非常热闹的,通常在犹太历的正月里,约莫阳历三四月份,像中国的春节,其热闹程度就像正月初一的时候,农村人一起成群结队到镇里面,一波又一波。犹太人一起去,在耶路撒冷待够七天,然后再一起回来。

  耶稣十二岁的时候相当于我们现在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按照犹太人的习俗,年满十二岁的犹太人就可称为“律法之子”,从此需受律法的约束。因此,这一年约瑟和玛利亚就带上耶稣一起去了耶路撒冷。

  想象我们,如果在我们十二岁的时候第一次出远门到宏伟的耶路撒冷圣城去,最让我们新奇的是什么?

  是不是宏伟的而美丽的圣殿?是不是各种各样的热闹?是不是在耶路撒冷能够见到许多新奇的玩意儿?

  我们都做过小孩子,小孩子在热闹的场合是特别幸福的,因为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总比大人要强,他们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会获得大人们难以体会到的满足感。因此,对我们而言,最难忘的童年时光就是玩的时光。

  但是我们注意童年的耶稣完全不是这样,他十二岁的时候就特别注重智慧。他的满足感来源于对智慧的追求。这一段圣经就在告诉我们童年的耶稣已经非常智慧了。

  按照惯例,在逾越节七天的守节时间里面,犹太公会的拉比们都会到圣殿里,公开答复一般百姓有关律法和传统的询问。

  然而,我们要注意路加在此处一个细微的描写:“当他十二岁的时候,他们按着节期的规矩上去。守满了节期,他们回去,孩童耶稣仍旧在耶路撒冷。”

  为什么我说此处圣经很特别呢?

  对于玛利亚和约瑟而言,他们守节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因此节期一满,他们马上就要回去。同去的犹太人也是一样,节期一满就往回走了。

  这似乎在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到教会做礼拜似乎就是这种光景,准时参加,准时回去,时间一到,我们就回去。似乎没有任何吸引力拉着我们多呆一会儿。

  我上学的时候特别喜欢有的老师讲课,他们讲得绘声绘色,常常讲完以后余味无穷,因此,我特别希望那一节课能够长一些,不要那么快结束。因为他的课太有吸引力了,把课给讲活了。甚至有的时候,课后我还会缠着老师问这问那。但是,假如那个老师的课没有吸引力,我巴不得在中途就想走。

  这里我们看到一种光景,当时的拉比们已经把活的圣经讲成了死的圣经,他们讲得不错,但是毫无生命。会众也相信,但是这种相信变成一种被动的相信,也是毫无生命力。因此,守满了节期众百姓就回去。但是有一个人却因为真理的缘故一直多待了三天。这个人就是少年耶稣。

  此时,耶稣听了拉比们对律法和传统的解释之后,就要给这些拉比们提供另外一条路来理解律法和传统。因此,他一面听,一面问。

  亲爱的朋友,圣经真的很伟大,每一个小细节里面都有很深的学问值得我们思考。此处,耶稣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

  为什么要先听后问?

  因为只有听懂了对方的意思,我们的问题才不会显得幼稚或者离题万里。以前在我的读书会里面,有个非常擅长西方哲学的人回答了会员的问题之后,又有人问他问题,这时候那个人居然说了这句话:“我刚才不是已经回答你的问题了吗?”

  生活中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常常忽略了听,因此所提的问题常常本身就有问题。所以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对基督教的信仰有任何问题,也盼望你先弄懂基督教大致在讲什么,然后你的问题就会变得很有质量了。

  此外,先听后问,这是谦卑的表现。有一种人是不听直接问,问了以后也不想要答案,就像以后我们要说的圣经里的人物彼拉多。

  为什么要听了以后问呢?

  非基督徒对基督教问题重重,缺乏先听。教会里面的弟兄姊妹听牧师讲道习惯了,似乎再没有什么问题,因此缺乏问。我未信神以前,心里面堆积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答案,因此弟兄姊妹就说你要信,不能怀疑,怀疑就是给魔鬼留地步。但是弟兄姊妹,圣经并不是鼓励我们这样信神,不懂的,不明白的,我们一定要问,要弄明白,就像少年时期的耶稣一样,听明白以后大胆的问,这样我们就能够在神的道里面坚固。

  接下来,圣经用一句话来形容少年时期耶稣的智慧。

  “凡听见他的,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

  此后圣经描述耶稣成年时期的讲道时都用“希奇”这个词语。法利赛人和文士希奇他的教训,门徒希奇他的教训,众百姓希奇他的教训。

  中文“希奇”这个词语真是很棒,希奇代表新鲜,奇特。耶稣的讲道是新鲜的,因为从来没有人这么讲过。那些拉比们之所以不能吸引会众就因为他们常年累月地讲同一个陈词滥调,众人早已听得耳朵发麻。

  我们读圣经呢?是不是也是只能读出一些陈旧的东西,我们能够读出希奇的东西吗?

  有个牧师看完唐崇荣牧师的讲道以后,就希奇原来圣经还可以这么理解。是的,亲爱的弟兄姊妹,圣经是活的,在字里行间总有希奇的东西让我们有所领会,我们不可像法利赛人和文士,把本是活的东西读成死的。

  少年耶稣给了我们榜样,要听,要问,要思想。

  紧接着,玛利亚和约瑟返回的时候就看到了耶稣在圣殿里面。这时候,玛利亚出于母亲的角度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

  这个伤心在NIV版圣经中是“anxiously”,意味着焦急,心里忧伤等等。这种心情太能理解了。昨天我因为联系不上国内的女友,于是焦急地拖人去看她是否安好。得知她平安无事以后,我也会问她为什么手机要关机,不上网和我道声平安等等。我女友解释说手机被偷,家里恰好连不上网,因此不能和我联系。

  但是耶稣的回答非常不合逻辑,他是怎么回答的呢?

  他说:“耶稣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或作岂不知我应当在我父的家里吗)”

  有没有这种答案,这是不是很新鲜?我们看了以后会不会觉得少年耶稣太不懂事了,妈妈来找他,他居然这么没有礼貌。但是我们如果认真品味这句话,你会发现很不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们如果真认识我,就不会为我去了哪儿着急,因为你们一定知道我在圣殿里面?我除了呆在圣殿里面会去哪儿呢?”

  这句话道出了玛利亚与约瑟虽为耶稣的父母,从小跟耶稣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对耶稣的认识依然不够,他们若真认识耶稣,就不会着急。耶稣不是其他那种以玩当作童年乐趣的小孩子,他是以智慧为饱足的小孩子,而真正的智慧只有在上帝那里才有。

  这就是耶稣,他从小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

  紧接着,《路加福音》用一句话结束了耶稣的童年:

  耶稣的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纪)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

  大意就是耶稣的年纪长了,身高长了,但是智慧也长了,得到了神和人的喜爱。

  亲爱的朋友,在本次查经的末尾,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智慧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中西方几千年的思想史中一直存在。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答案。古希腊的时候,哲学被苏格拉底定义为爱好智慧的学问。于是千百年来,千奇百怪的哲学家都在寻觅智慧,但是都没有找到,没有给智慧一个真正的定义。

  更甚者,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否定事物的绝对性,认为没有所谓真正的智慧,我们所思想的智慧都是相对的。慢慢的,智慧就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然而在《圣经》里,它毫不含糊地给出了智慧的定义。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箴言》9章10节

  的确,亲爱的朋友,真正的智慧就是敬畏上帝,真正的聪明就是认识上帝。一个不敬畏也不认识神的人在他的人生中一定充满着各种各样罪的捆绑,尽管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就,但是罪中体会到的快乐,以及那转瞬即将过去的功名利禄跟永恒的生命比起来,似乎太不值一提。

  就像少年耶稣一样,当父母要回去的时候,他选择留在圣殿里,作为人,为要认识天父,得着真正的智慧。

  本次查经奉耶稣基督的圣名

  荣耀归于上帝

相关文摘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最新发表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关注我们

  edzxkefu@126.com

 @恩典在线

 微信公众号: 恩典在线

扫描二维码,关注恩典在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