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学德

关注:0 粉丝:1
帐户设置 发表日志

“我的心哪,你要赞美耶和华!”——朱春林油画新探之三

3.“我的心哪,你要赞美耶和华!”


    从1949年开始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到2014年已经是第12届了,本届共有600件油画作品入选,其中90件进北京展出,这里面有朱春林的《诗歌》。但明眼人一看画面就知道,那是几个人在唱歌,是《诗班》。又称“唱诗班”,“圣诗班”,它是一个专有名词,意指教会中的一群兄弟姐妹,在礼拜天演唱赞美上帝的歌曲。朱春林的画其实是诗班的四位成员在练习。


    去年我在朱春林的画室中看过这幅画,那时,画已经基本完成了,但春林还在修改,我还说了我的看法。现在,它终于问世了。记得,当时最令我困惑的,就是画面中的五个人,他们的目光没有聚到一个焦点上。但今天我突然感到,这幅画中最值得注意的,恰恰是大家的目光没有一个焦点。记得去年在芝加哥艺术观馆看过一个专题展:“印象派、时尚、现代性。”其中展出了一幅名作:巴齐耶1867-1868年期间创作的《家庭聚会》。画面中的十一个人物注视的竟然是十一个方向,凸显他们的心不在焉。而在朱春林的画中,分散的目光恰恰是被一个内在的焦点所凝聚,那就是进入到一个境界中:用全部身心赞美上帝。

    我许多次看到这样的情景,诗班的兄弟姐妹聚集到一起了,有一位说,让我们祷告吧。这位说,主啊,求你使用我们,让我们从内心唱出对你的赞美。那位祈祷,主啊,让我更加爱你,让我们的歌声带领大家进入到对你的敬拜中。奉耶稣基督的圣名祈祷,阿门。祷告结束后,有的人拿起了歌谱本开始唱两句,有的还沉醉在刚刚的祷告中,有的,自己还继续默默地祷告。春林抓住的就是这一时刻:我们要开口赞美上帝!


    那是人的整个灵魂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中,在这里,灵魂被净化,被升华,被圣化,没有一丝杂念,只有被上帝之圣爱所浸透而洋溢出的安宁和喜乐。


    看哪!画面最左边的女孩,她虽然刚刚张开口,但心中的喜悦已经从美丽的眼波里流出来了。紧靠着她的女孩,已经唱出口了,她的心和歌融为一体,眼神中流露的是单纯的肃穆。而最左侧的女孩,多么美丽啊,就像新娘要见新郎一样,她的欢喜中带着一点羞涩。而她们三位中间的男子,还沉醉在祷告中,双眼还闭着。他说什么呢?难道是像诗篇所描述的那样:“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诗42:1)而那位弹吉他的汉子看到了什么,是歌词吗:“你们要赞美耶和华!我的心哪,你要赞美耶和华!”(诗146:1)


    论及赞美的境界,一般西方的传统绘画,大都是用热烈的色调,人物的着装也洋溢着神圣的色彩。但在《诗班》这幅画中,那种纯净的赞美之心声,恰恰是通过最普通的人表达出来的。他们头上没有光辉,四周也没有绚丽的色彩。这几张脸,也绝非倾国倾城,就是普通男女的脸庞,是好看,但那美是灵魂之美,那灵魂被无言的大爱所浸透。看看他们的脸,就连这三个女孩,虽然正值妙龄,但朱春林没有着力她们的红润,他用的是在中国人中到处可见的那种黄皮肤,但在里面渲染上一种由内心的和谐而带来的安宁,静穆。看着这些张脸,我不由得想到了在俄国特里季亚科夫画廊中看到的那些圣像画,那些圣徒们的脸上展现的,正是这样的由心灵和谐而洋溢着安宁和静穆,在简单(从色彩、线条到造型)中表现的单纯。这是小孩子般的单纯,神圣的单纯,他们心中只有对上帝的完全信赖和纯净的爱。这正回应了福音书中记载的耶稣的一句名言:“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太19:14)


    不仅仅是脸,衣服也是如此,尽管是诗班,但春林即没有用天使歌唱时的洁白服装,也没有用传统的唱赞美诗时所穿的诗袍,无论是深红,紫红或暗绿,他画的是普通人穿的普通服装,那个青年男子和女生穿的居然是牛仔裤!只有一个女生穿的上衣是橘红色的,但春林还在那上面涂上一些淡淡的黑色,使得橘红不那么鲜艳,明亮。水蓝、银灰、褐黄、淡黑、蓝灰、深蓝、暗橘红、蓝黑,这七八种基本颜色,构成了服装的基本色块,而在这些色块中,这里,春林在水蓝加上一点点黑白,使之不那么光闪;那里,在褐黄中添一些皱褶和黑影,增加一些神秘;在深蓝的裙子上涂上小小的碎点,或白,或粉,或红,或土黄,令其生机昂然,这一切之外,再加上米黄的屏风,蓝灰色的地毯图块,黑绿色的窗帘,米灰色的墙壁,春林整个营造出了静穆的天地,初看是普普通通,再三观看,就会看到那高贵的单纯,我感到,这些衣服,地毯,墙壁都在说话,它们发出无声的声音,这声音,只有当人向上天举起了自己的心,才能听到。


    那是大卫在历史和人心最深处发出的声音: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