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学德

关注:0 粉丝:1
帐户设置 发表日志

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阅读曼宁笔记之二

尼采曾经在十九世纪斥责基督徒说:“你们令我恶心!”人们问为什么?他说:“因为你们这些得救的,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得救的。”后来,印度的圣雄甘地也说过类似的话,只是不那么尖刻,他说:“我喜欢基督,但是我不喜欢基督徒。他们太不像你们的基督了。”

 

这个“不像”,或者“太不像”了,主要表现在哪里呢,简单地说,就是缺少爱,或者说,缺少恩典。杨腓力在《恩典多奇异》这部名著讲到一个故事,说,有一次在英国举行宗教比较学术会议,大家激烈地争论基督教与世界其他宗教相比较,它的独到之处在哪里?可以想象,一定是众说纷纭。这时,路易斯走进来了,这位后来被称为五十年来最伟大的牛津人问:“在吵什么啊”,直到原因后他回答说:“那简单,当然是恩典这个观念嘛。”换言之,只有基督教敢于宣布上帝的爱是无条件的。

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灵修作家牟敦则用是一样的语言描述说:“约拿,我儿,你看见我了吗?恩典中的恩典,无止无尽。”他甚至在日记中说:“即使我不再蒙受天主的恩典,也都于愿足矣。”(《在生命寂静的山巅》第3页)

 

恩典,Grace。

 

有的朋友中,有好几个的孩子名字叫Grace。

 

曼宁严肃地指出,“今日的美国教会在理论上接纳恩典,在实践上却拒绝恩典。。。恩典的福音既没有宣告出来,也不被了解,我们更没有在生活中体现出恩典的福音。太多的基督徒被关在恐惧之屋里,而不是活在爱之屋里。我们的文化已经模糊了恩典这个字的真义,使它令人难以理解什么是恩典。”(褴褛23)

 

他又说:“由于误用与滥用的缘故,恩典(Grace这个字本身已经变得陈腐、没有价值。恩典并不像当初它感动早期基督徒先祖一样地触动我们的心弦。”(褴褛26)

 

瑞士医生杜尼耶(Paul  Tournier)说,病人真正寻找的是恩典。然而在某些教会中,人们遭遇到的却是羞耻,惩罚的威胁,以及审判的感受。他们到教会寻找恩典,但找到的却是无恩。(见《恩典多奇异》31页)

 

美国的时尚是:“自己动手来。”就像耐克的广告词一样:Just   Do  It。 在中国哪,我们的中华文化中从来就没有恩典的概念,我们有的是道德主义,靠自己努力行善——“为仁由己”。

曼宁说:“耶稣是为罪人而来的”(褴褛29页)。这是千真万确的,耶稣降世,就是宣告上帝的恩典,或者更明确地说,耶稣,就是恩典。耶稣自己就明确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太9:13)而凡是认识耶稣的人,也一定会像彼得一样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5:8)

 

恩典,白白的恩典,无偿的恩典,就是上帝为每一个意识到自己是罪人的人预备的礼物,毫无疑问,这时无价之宝,天大的礼物。

 

但是,我们很难相信上帝是这样慈爱的上帝,很难相信主耶稣基督是如此地爱罪人,甚至在我们与上帝为敌的时候,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而死”(罗5:7),“为我们的罪舍己”(加1:4)。这太不可能了,太不可思议了,从人的立场出发,也的确如此,一切都是交易,买卖公平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居然白白送礼,分文不取,更何况这礼物乃无价之宝——上帝之爱,这绝对不是人间法则,不过这也表明,这礼物只能从天而降。

 

人多么骄傲啊,多少世纪以来,“人们竭力靠着自我,想达到完美,以便提升自己上天堂。”(褴褛28页)我得到的,是我自己配得到的,因为我为此付出了劳动和代价。即使信了主之后,我们也不敢像Morton Kelsey 那样承认:“教会不是为圣徒建造的博物馆,而是为罪人办的医院”(褴褛30页),而我们就是住在其中的老病号;也没有像牟敦那样体会到:“圣徒不是一个好人,而是一个体验到上帝的良善的人。”(褴褛32页)我们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好行为,获得与此相应的奖赏。


路德当年在《罗马书》中发现了福音的真义,这就是四个中文字:因信称义。如今,已经被许多基督徒理解为这是从非基督徒到基督徒的路程,信了主之后,我们就要靠行为称义了。他们全忘记了,当路德发现因信称义的真理时,他不仅造就是基督徒了,而且就在修道院中。他考虑的问题不是我怎么才能信主,而是我怎么在上帝面前得以称义。这不是靠自己的行为,而是因着信靠耶稣基督,上帝使罪人的罪得以赦免。他在《加拉太书》注释中说:”只要一个人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就不能凭自己的努力为自己除掉罪,因这个世界注定是邪恶的。“(《加书注释》14)因此他告诫基督徒,就是在临终之前,也要凭着信心宣告:“基督,上帝的儿子,不是为义人舍己,而是为罪人舍己。若我没有罪,我便不需要基督。不,撒旦,你不能欺哄我,使我认为我是圣洁的。事实是,我完全是有罪的。”但是,“我要逃到基督那里,因为他已为我的罪舍己。”(同上12)

 

正是基于对恩典的认识,奥古斯丁将基督教的核心真理把握为:“有一位爱自己的基督”,(温柔68)而他这不过是复述保罗的话:“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2:20),爱我的基督,这就是保罗体会到的上帝的良善,而耶稣的心爱门徒约翰在晚年则把这概括为四个中文字:“上帝就是爱(约一4:8)”,他“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 (约一4:10)

 

曼宁一再重复,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一切都是主赐给的礼物,一切都是耶稣基督的爱,“就连我们转向上帝,也是上帝所赐的礼物”(奥古斯丁语),这也就是约翰所说的“上帝先爱我们” (约一4:19),面对着这先在的爱,最初的第一位的爱,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不过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破衣遮体的叫花子,心灵破碎的褴褛者。

 

这是真实的,不仅是在我们信主前,就是在我们信了耶稣之后依然是这样,已经蒙恩了,被救赎了,但还是罪人。

 

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们是基督徒,但依然罪孽深重,破碎处处,时常软弱,七宗罪,六世纪的教宗额我略一世所说的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贪吃以及色欲,哪一件我们敢说自己一点也没有。又有谁敢说我在有生之年能够完全除掉这些罪。“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马克思最喜欢的这句格言,在真实的意义上可以说,人所具有的邪恶,我也都具有。我们的一生在挣扎之中,在征战之中,没有尽头。

 

可怕的不是我们病了,而是我们没有勇气承认我是一个病人,我们给自己涂上一层层属灵化妆品,说着一句句教会内流行的属灵行话,努力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圣徒,美丽动人,其实是“冻人”,把人吓得立即被冰冻。虽然我很喜欢曼宁用的这个词:“属灵化妆品”,但还是用现代流行词来说,就是装X,这个X就是“属灵”。装久了,我们都会忘记了自己的本相,还以为自己是一个“属灵人”哪。而实际上,这个“属灵人”往往是一个稻草人,里面空空如也,但却摆出一副吓人的嘴脸,急忙着要把每一个人都提前扔到地狱里去。

 

曼宁后来叙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当上帝的儿子被定十字架上,献上他的灵魂后,他直接到地狱去,释放了所有受折磨得醉人。撒旦以为自己再也没有办法把人抓到地狱去,所以放声大哭,哀痛不已。上帝对他说,‘别哭!我会让你抓那些以自己的善行而自满的圣人,还有那些谴责罪人,自义的圣人。地狱还会大爆满,直到我再来。’”(褴褛161页)

 

“自以为义”,就是对那些以为自己圣洁无暇,一贯正确的“王牌基督徒”的高度概括,耶稣在“浪子回头”这个故事中讲到的“大儿子“,就是此类人物的代表,凯勒牧师在解析这个故事的书中,把大儿子的路线概括为,靠自己的道德行为赚取上帝的恩典。恩典不是无偿的给予,而是我的好行为应得的报酬。

 

什么是好行为?这必然导致变相的律法主义。请看十七世纪康耐迪克州法典的规定:“安息日禁止跑步,活在自己的院子里或任何地方步行,除了恭敬地往返聚会。安息日禁止旅游,煮饭,叠被,打扫,理发,或刮胡子。若有人在主日亲吻太太,或是太太亲吻先生,违规的一方将听凭法庭法官的发落。”(孩子93)

 

在律法成为目的的重压下,曼宁认为,它必然在基督徒心中造成一个“内在的法利赛人”,而这 “内在的法利赛人,其实就是骗子的宗教面孔。理想主义,完美主义,神经过敏的自我,都是受到钟斯所谓的‘恐怖分子之灵性’的压制。”(孩子97)它对外的专长则是“责怪,控告,引发别人的罪恶感”,心地狭窄是其显著特征。

 

由此打造成的虔诚,自觉不自觉地拦阻了上帝的爱,而“任何形式的虔诚,如果拦阻了爱,就是拦阻上帝自己。”(孩子94)

 

我们大错特错了。

 

我们得救,成为上帝的儿女,不是由于我们的好行为,而是本于上帝的恩典。田立克(Paul Tillich)说:“当我们处于极大的痛苦,整个人心神不宁,恩典来撞击我们;当我们行在无意义,空虚人生的黑巷子,恩典来撞击我们。。。。。。当我们年复一年久盼完美却毫无所获时,当我们仍受几十年的旧习掌控时,当绝望消灭所有的喜乐和勇气时,恩典来撞击我们。。。。。。不要寻求任何东西,不要去做任何事情,不要有任何的企图,只要单单接受一个事实,你是被接纳的,倘若这件事临到我们,我们就体验到了恩典。”(褴褛35页)

 

修道士罗哲弟兄( Brother Roger)说: “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独一恩典就已经确保你蒙救赎了!”(褴褛170页)

 

曼宁承认,这是真的,“我们的背景都有阴暗处,也有不可张扬的丑事”(褴褛137页),托尔斯泰也说了同样的话:“倘若将一般人的性幻想公诸于世,会吓坏人的。”(孩子81)

 

但是,上帝赐给我们勇气承认自己的罪,为之忧伤痛悔,并且,充满感恩地拥抱上帝的饶恕之爱。“你能够饶恕自己,因为你是被饶恕的;你能够接纳自己,因为你是被接纳的。。。在每个困境中,都存在着恩典,帮助我们脱困而出。这份恩典正是我们能够饶恕自己的秘诀所在。”(褴褛137页)曼宁引用的Burghardt的这段话表明,拥抱恩典,将我们从罪疚感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曼宁用充满了诗意的语言诉说:“恩典的福音宣告:饶恕在悔改之前。在罪人恳求怜悯之前,他早已被接纳。这份饶恕早就给定了。完全大赦!无条件的赦免!”(褴褛216页)。

 

主啊,你的赦免,就是一首诗,爱之诗歌。你在十字架上祈祷,“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主啊,“他们”就是我啊。

 

 

2013.7.20


小注:最近一个月来,反复阅读了曼宁的几本翻译成中文的著作,摘录,整理,写下读书笔记,愿与爱读者一同欣赏。



附录,曼宁著作的中文版:

吴曼玲译:《衣衫褴褛的福音》(简称褴褛),台湾校园书房出版社2004

刘如箐译:《耶稣的签名》(简称签名),台湾校园书房出版社2004

吴曼玲译:《毫不留情的信任》(简称信任),台湾校园书房出版社2005

彭信之译:《阿爸的孩子》(简称孩子),台湾橄榄文化事业基金2005

沈眉绮译:《温柔的智慧》(简称温柔)台湾校园书房出版社2007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