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寻求神,这人便为有福

2021-10-07 07:31 浏览量: 806 作者: 武昕 来源: 作者文集
摘要:最后用“以上帝为乐”一章作为全书的总结。第七至第十一章分别讨论了转向上帝、重视家庭、认识真我、八福品格和在上帝里的喜乐等五个方面有福之人的特质,指出幸福正是与上帝同在的丰盛生命的果实。

1996出版的《幸福真谛》可说是灵修大师侯士庭写给当代人的一本劝慰之书。它的写作对象并非仅是基督徒,而是所有渴慕追求幸福的普罗大众。在这个充满焦虑和冷漠的时代,幸福已然成为失落的珍宝。作者竭力劝人向创造主回转,以寻获真正的幸福,他的笔尖蘸满了自己数十年的人生经历以及在基督里的丰盈之爱。也许是为了让读者阅读顺畅、更多聚焦于幸福问题,作者甚至没有加一个脚注。

不过对于当代的读者来说,这也许更是一本难读的书。难读一方面在于作者的渊博,书中不仅涉及众多不同流派的哲学和心理学的观念,还有各样名言与轶事、历史与当代见证,诗歌与小说的片段也全都信手拈来。这样一本信息量巨大的书,读者接受起来自然更为费力。而且作者不只广博更是深刻,对一个论题的分析往往层层深入,探根溯源,要跟上作者的思路亦非易事。更重要的是作者将幸福这个话题写得坦诚直白,因而会直指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撕开人们的自我欺骗又惹动人们的自我防卫。正如作者所说:“这个问题一下子将我们引入自己生命的深处,因为它探测我们的价值观、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信仰的质量、对自己内在的感受、人际关系的深度和特性。”这样会使人深深反省自己的书往往不讨人喜欢——说一句它好难就放下了——却正是在浮躁时代的我们所最需要的。

这本《幸福真谛》结构紧密,布局均衡,前六章重在探讨人们不同的追寻幸福的方式,后六章则转向描绘在基督里与上帝相交所带来的真幸福。“你幸福吗”这个问题与“什么是幸福”和“怎样才能幸福”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因此用不恰当的方式来切切追求不真确的目标,最终即使你口中回答说“我很幸福”,也难以掩盖心中深埋的失望和虚空。因而作者先是深入剖析了那些在他看来不正确地寻找幸福的方式,继而指明真幸福的源头和经历幸福的合宜途径。

作者在前六章中从个人的内在特点和文化潮流两方面讨论了寻求幸福的不同方式。第一章“你怎样才能幸福”前半作为全书的引言导入了幸福的主题,后半以“九型人格”为切入点论及不同类型的人追寻幸福何以有不同的方式。作者分别给出九种类型人的典型自我陈述,并总结了攻击、接受和退缩等三种人们对外界的不同反应,从而指出每种类型之人的幸福观如何受到各自强迫性行为的影响。从第二到第六章则讨论了不同文化潮流中的幸福观,分别论及大众文化、理性主义、浪漫主义、心理治疗术和新纪元运动如何塑造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以及它们所给出的相应的“幸福之路”。

《幸福真谛》的后六章则从五个方面描述了拥有真幸福之人的特点,最后用“以上帝为乐”一章作为全书的总结。第七至第十一章分别讨论了转向上帝、重视家庭、认识真我、八福品格和在上帝里的喜乐等五个方面有福之人的特质,指出幸福正是与上帝同在的丰盛生命的果实。而在最后一章中作者特别提到“以上帝为唯一的喜乐”是幸福人生最显著的标记,并描画出持续不断地保守幸福的三个途径:默想上帝的话语、向上帝祷告和活在上帝的爱中。在这些章节中作者详细说明了只有被上帝所爱又回归上帝的人才能实实在在地经历生命的丰盈和真正的幸福。作者更提醒基督徒读者幸福并非一旦拥有再不改变的“福利”,而在于持久活在上帝的恩慈之中,“即使是基督徒也仍然有进步、提升的空间,在实现基督徒生活的真喜乐之际”,我们仍要“进一步以上帝为乐”。

我们在本书的前后两部分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关联。比如“九型人格”的偏执需要“八福品格”的更新;幸福需要离弃自我中心,进入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理性需要情感的平衡才是丰富整全的人性,与上帝相交的喜乐至关重要;童年的回忆和想象并非认识自我的正途,唯有认识上帝的人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心理治疗的方法无法改变我们的性情,在基督里的恩典才能更新和塑造我们;投身虚妄之灵不能满足我们灵性的需要,只有创造人类的上帝可以完全满足人心最深处的渴求。正是在这样的关联中,作者试图说服追寻幸福的人:上帝是幸福的唯一源头。

以上是我个人阅读《幸福真谛》的一点心得,其实这样一本内容丰富的书很适合几个朋友在一起,细细品读、欣赏和讨论,其中的每一章都是一份绝佳的讨论指南,能够引导我们一同分享各自对宇宙人生的种种感悟,以及对上帝的信、望与爱。不过,我想对基督徒而言这本书更适合自己一个人安静地研读与思想,一边在上帝面前真诚而热切地祷告,好让其中的信息进入我们的内心,让上帝的灵借以更新我们的心意,使我们回转向祂,更加委身于祂,享受与祂同在的上好福份。

 

 


相关新闻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