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那个木匠吗?
经文:马可福音六章1至13节
为主作工,是神圣和荣耀的使命,因为那差遣我们的是至圣尊荣之主。虽然使命是神圣和荣耀的,但我们实践时却会遇到拒绝,甚至遭受压迫。逆境令人不禁把注意力放在自身软弱之上,感到灰心气馁,甚至要放弃事奉;主耶稣的经历和教导却提醒我们:为主作工难免受到拒绝,而神的恩典总是够用。
一.为主作工难免遭受拒绝
“耶稣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他的门徒跟着他。”(可6:1)这引言说明了下文不仅是耶稣的遭遇,也是个有关“跟随主”的故事:跟随主,不但跟随主耶稣在世上的脚步,效法祂的榜样行事为人;甚至是跟随祂的遭遇,被世人厌弃。经文首先描写耶稣被家乡的人厌弃(可6:2-6),然后记载耶稣差派门徒时提及门徒将会受到拒绝(可6:10-11)。
到了安息日,他开始在会堂里教导人;很多人听见了,就惊讶不已,说:“这个人从哪里得来这一切呢?赐给他的是怎样的智慧呢?借着他手所行的是怎样的神迹呢?这不是那个木匠吗?他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兄弟吗?他的姐妹不也在我们这里吗?”他们就厌弃耶稣。(可6:2-3)
耶稣在会堂教导,众人听了祂的教导,看了祂行的神迹,就“惊讶不已”;此情此景曾经出现。之前耶稣在迦百农的会堂教导,众人对祂的教导“惊讶不已”(可1:22),因为耶稣教导他们像一个有权柄的人,而他们见到耶稣赶鬼也大为震惊;耶稣的名声就立刻传遍加利利(可1:21-28)。但当耶稣来到祂的家乡拿撒勒作同样的事,众人对祂的教导和祂所行的神迹,虽然是同样的“惊讶不已”(可6:2),但反应就不同了:他们厌弃耶稣。
拿撒勒与迦百农不同之处,在于拿撒勒是耶稣成长的地方。拿撒勒人知道耶稣是个木匠,也认识耶稣的母亲和弟妹是谁;或许,在他们看来,耶稣和其家人与他们一样,平凡普通。但为何不认为神会使用他们眼中与自己一样“平凡”的耶稣,却因着耶稣是他们同乡这“出身”而信心受阻,厌弃耶稣?对于他们的不信,主耶稣也感到惊讶(可6:6)。
主耶稣的遭遇,反映即使是做同样的工作,同样是教导和行神迹,同样彰显神的智慧和大能,同样令人惊讶不已,但结果可以是不同的:有人相信,有人不信,甚至那些最抗拒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邻里和朋友。可见为主作工就得有心理准备或会遇到拒绝:有些人就算听到有智慧的教导,看到神大能的作为,还是会不相信。下文随即记载,当主耶稣差派门徒出去传福音时,也提醒他们可能会受到拒绝。
〔耶稣〕又对他们说:“你们无论到哪里,进了一家就住在那家,直到离开那个地方。如果什么地方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你们离开那里的时候,要把脚底的尘土跺掉,作为指控他们的表示。”(可6:10-11)
主耶稣把权柄赐给门徒,差派他们出去工作;门徒就出去宣讲,叫人悔改,赶出了许多鬼,医治了许多病人(可6:7-13)。门徒的宣讲和工作带着神所赐的智慧和能力,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会有人不接待他们,不听他们。所以,我们为主作工,如果遇到反对,被人厌弃,不但不要灰心,更加不要怀疑主的差遣和能力。因为连主耶稣自己作工的时候也受到反对和被人厌弃,祂也已说明为祂作工是会有人拒绝接待,不愿聆听的。不过,最终这些不信者也要承受不信的后果:“如果什么地方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你们离开那里的时候,要把脚底的尘土跺掉,作为指控他们的表示。”“作为指控他们的表示”,意思是指他们不相信神,不接受救恩,最终会受到神的审判。而“把脚底的尘土跺掉”是一个表示断绝来往的举动(注一),不仅表示你不接待我,我只好离开你,更代表他们拒绝救恩同时就与神家之间的关系断绝。
我们传福音,为主作工,遇到拒绝或者是看不到工作果效时,难免感到灰心,觉得软弱无力,甚至认为自己无用,不能再坚持下去。但主耶稣的经历和教导告诉我们,即使所作的带着神的能力和智慧,也有机会受到拒绝。我们只管按照主的吩咐尽力去做,结果如何,就留给主审判吧,我们却要继续传讲。为主作工不但会受拒绝,甚至可能会受到打压和迫害,但我们不必怀疑主的差遣,也不要灰心放弃,却要相信神的恩典够用。
二.神的恩典总是够用
〔耶稣〕吩咐他们说:“除了手杖以外,上路时什么都不要带,不要带食物,不要带行囊,腰袋里也不要带铜钱,只穿凉鞋,不要穿两件内袍。”又对他们说:“你们无论到哪里,进了一家就住在那家,直到离开那个地方。”(可6:8-9)
主耶稣差遣门徒出去传福音,特别交代他们要带什么,不要带什么。食物、行囊、铜钱都不要带,内袍一件就够。因为门徒当时传福音,“无论到哪里,进了一家就住在那家,直到离开那个地方”,愿意听他们的都会接待他们,所以门徒不需要为自己预备食物、日用品或金钱,因为接待他们的家庭会提供这些。
至于要带的,是“手杖”和“凉鞋”。有学者注意到,“手杖”和“凉鞋”令人联想以色列人出埃及和行荒野的经历(注二)。在逾越节的晚上,神吩咐以色列人吃羔羊时要“束上腰带,穿着鞋子,拿着手杖,并且要急忙地吃”(出12:11)。穿着“鞋子”,拿着“手杖”,就是要预备好立即起程。而他们的“鞋”也显明神对他们的恩典。在那四十年荒野岁月中,神赐下吗哪和鹌鹑给他们作每日的食物,最后还对他们说:“我带领你们在荒野走了四十年;你们身上的衣服没有穿破,脚上的鞋也没有穿坏。”(申29:5)足见神的供应和照顾。
只带“手杖”和“凉鞋”,准备好随时起行,仰望天父的供应。当主差派我们去作工时,我们就只管按照祂的吩咐立即行动,不必为任何需要而操心,主必有丰足的供应,祂的恩典一定够用。主的恩典包括工作所需的能力:祂差派门徒时,赐给他们权柄和能力宣讲信息、医病和赶鬼;祂今日同样给我们各种恩赐去传福音和建立教会。主的恩典包括生活所需:以色列人四十年在荒野的生活得到照顾,门徒在传福音时得到接待和供应,天父今日同样看顾我们生活的需要。主的恩典更加要使我们在软弱中得以刚强。保罗讲到他的“软弱”经历:
〔主〕却对我说:“我的恩典足够你用,因为我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乐意夸自己的软弱,好让基督的能力住在我里面。因此,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苦难、迫害和困苦为喜乐,因为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12:9-10)
保罗一生事奉历尽“软弱、凌辱、苦难、迫害和困苦”,有来自撒但的攻击,有来自人的拒绝。但他如何面对这一切?他是乐意夸自己的软弱,好让基督的能力住在他里面。他为了基督而能够看软弱困苦为喜乐,因为他何时软弱,何时就让基督的能力住在他里面,他就变得刚强了。这一切,基于主的应许:“我的恩典足够你用,因为我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但愿我们坚定跟随主,勇敢事奉主;不但明白为主作工难免遇到拒绝,更要相信神的恩典总是够用,主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