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 Barabbas

2017-12-02 13:09 浏览量: 6311 作者: 基督教百科 来源: 基督教百科
摘要:巴拉巴

      巴拉巴——意父亲之子,是犹太人舍弃耶稣,却要求释放的一名罪犯。马太福音说,他是一个出名的囚犯(太廿七16)。马可福音说,他作乱的时候,曾经杀过人(可十五7);路加福音说,他在耶路撒冷城内杀人被下监里(路廿三19);约翰福音说,这人是个强盗(约十八40)。使徒彼得在其圣殿讲道中,也曾提及巴拉巴(徒3:14)。

      巴拉巴原为强盗(约18:40),据说在古时的新约书中,他的原名为耶稣巴拉巴,由于他是强盗,不可与耶稣同名,就将这两字删去,乃称他为巴拉巴。巴拉巴因作乱杀人被囚(可15:7;路23:19),当时是个“出名的囚犯”(太27:16)。所谓“作乱”,可能指他杀人越货,也可能指犹太人内部的斗争,很多学者却认为是指反罗马占领军的政治暴动。因此,巴拉巴可能是奋锐党的成员(奋锐党是当时图谋以暴力推翻罗马人统治的一个犹太人政治组织)。而“强盗”可能是指匪类,或革命者,若如此理解,巴拉巴虽是杀人犯子,又是强盗,却为犹太人所称赞,因为他作乱的缘故,是为抵制罗马人的统治,是当时的革命家,甚有神学家认为这个囚犯的父亲,为犹太教的拉比(即夫子,太廿三7),所以犹太人的祭司因怜爱他的父亲,乃设法拯救他出监。

      当时驻犹大地的巡抚彼拉多于审讯耶稣之后,知其无罪,颇有释放之意,但又有迎合犹太领袖以图自固的私心。两难之间,他便援引逾越节期间必释放一名犹太犯人的成例,随犹太人选择耶稣或巴拉巴(约18:39-40)。彼拉多原以为犹太人必选择释放耶稣,不料,他低估了犹太群众的偏激情绪和犹太领袖的煽动力量,他们竟一致大喊“释放巴拉巴”,“将耶稣钉十字架”(太27:21-22)。结果,耶稣赴难而巴拉巴获释。巴拉巴获释后即不知所踪,圣经及史书均无记载。但有初期教会的传说中说道,这人深知耶稣替他受死,他倒平安稳妥得了释放,为了感恩图报,曾经跪在主的十字架下,悔改认罪,并且立下心愿,一生传扬十字架,“他为我死,我为他活”,如此他曾在小亚细亚一带地方传扬福音,为主作了美好的见证。


艺术题材中的巴拉巴

      虽然《圣经•新约》对巴拉巴的描述很少,但巴拉巴却是与《圣经》有关艺术作品中的热门题材之一。

      在丁特列托画的"基督在彼拉多面前"中,彼拉多审判耶稣后,发现耶稣并未触犯法律,然而总督也不能无视于来自犹太人的压力,他的内心非常迷茫。在逾越节当天赦免犯人,是犹太人习俗。彼拉多让民众选择是恩赦杀人大盗巴拉巴还是耶稣基督,众人皆喊"巴拉巴"。彼拉多只好当众洗手,以示他与此事无关:"这是人民的选择,而不是我"。丁特列托画中的彼拉多,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扭过头去洗手,似乎没勇气面对耶稣。

      大盗巴拉巴是瑞典作家拉格奎斯特(Pär Lagerkvist)的文学作品,曾于1951年获诺贝尔文学奬。故事以《圣经》中著墨极少的大盗巴拉巴一生作为题材,并以多个与耶稣同时代的基督教错误信仰观作为反面教材,带出应该如何表现爱耶稣基督的讯息。

      在巴拉巴死裡逃生后,巧遇了多年前他曾侵犯过的兔唇姑娘,一位单纯又善良的女孩,她帮助过受伤的巴拉巴,又替他掩护,并怀了巴拉巴的孩子。然而就在巴拉巴弃她而去的时候,可怜的女孩也被狠心的父亲赶出家门,且在父亲的咒诅下产下一名死胎。可是当二人再度重逢的时候,善良的她并未仇视巴拉巴,反而与他谈论那「彼此相爱」的基督信仰,巴拉巴见到她在嚥下最后一口气前,仍不断的乎求主名,不断的想替主作见证,此情此景在巴拉巴心中,成为无法磨灭的记忆。

      罗马皇帝尼禄为缉捕基督徒,纵火焚城并藉机嫁祸给基督徒,此时,对信仰仍懵懂的巴拉巴,听见街上有人喊「是基督徒放的火」时,忽然间他拼命地抓起一截又一截的木条,点燃投进其他房屋,因为他想要尽一己之力,来帮助那位曾为他死在十字架上的主。

      经过那夜大火后,众多基督徒被迫下监,其中也包括了巴拉巴。而在狱中,他遇见了使徒彼得,一未曾经在多年前和他有一面之缘的耶稣门徒。当彼得得知巴拉巴纵火的原因后,诚恳亲切的告诉他:「我们的主是爱」!于是在等待受刑的日子裡,沉默的巴拉巴在一旁听著这群基督徒唱诗、讚美、祷告、以及谈论著将面临的「永生」,而他也不断的思考、回忆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就在巴拉巴断气前的一刻,他吐出了一句话:「我把灵魂交给你了。」后,便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相关新闻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